搜狐网站lenovo搜狐奥运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会火炬传递 > 圣火传递中原崛起 > 圣火传递中原资料

新闻资料: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司母戊大方鼎

  当人们为司母戊鼎的威武庄重感叹不已时,往往对其拗口的名字费解,何谓司母戊鼎呢?它是何人在何时铸造的呢?为什么会被称为“国之重器”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安阳考古工作站站长唐际根博士说,这只大鼎的名字,来源于其腹内长壁上的三个铭文:“司母戊”,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所铸的重器。

  关于三个铭文解释,目前学术界有三种说法:一般的解释认为这鼎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司”解释为职司、官司、典司。另一种解释认为这是一个氏族的名称。还有一种解释是把“司”释为祠。“祠”就是祭祀的意思。也还有把“司”释作王后的“后”字的。

  “母戊”是谁呢?最早的推测,母戊是殷王武乙的配偶妣戊,即文丁的母亲,作器者则为文丁。卜辞中记载文丁的配偶为批癸,而帝乙的配偶,卜辞中却不见记载。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陈梦家认为,“母戊”可能是帝乙的配偶。据此,大鼎属于殷墟晚期的器物。另一种意见认为,“母戊”可能是指武丁的法定配偶或祖甲的法定配偶,因此作器者可能为祖庚、祖甲、或廪辛、康丁。这样一来,大鼎就是殷墟前期的遗物。

  唐际根说,司母戊鼎周身有非常多的神秘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因此价值更高。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好吃的野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像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

  司母戊鼎是我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有人曾用光谱定性分析它的合金成分,结果表明大鼎的成分和殷代一般铜器的成分基本相同。人们又对铜、锡、铅三元素用化学分析的沉淀法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鼎的合金成分是:铜占84.77%,锡占11.64%,铅占2.79%,这一分析与《周礼考工记》上说的“六分其金而锡居一”的记载基本是相符的。

  关于大鼎的铸造方法,根据考古工作者的观察分析,认为大鼎是采用组芯的造型方法,即先用土塑造泥模,用泥模翻制陶范,再把陶范合到一起灌注铜液。从铸造痕迹来看,司母戊鼎是用二十块范铸成的。司母戊鼎出色的铸造技术,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9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鼎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

  鼎为中国古代炊食器。早在七千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铜鼎则是商周时期最为重要的礼器。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大多为三足圆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司母戊鼎便是最负盛名的四足大方鼎。

  国宝司母戊鼎发现者辞世 曾用夜壶骗过日军(图)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2006年12月22日文章
国宝司母戊鼎发现者辞世 曾用夜壶骗过日军(图)

资料图:司母戊大方鼎回殷墟“省亲”。人民网

国宝司母戊鼎发现者辞世 曾用铜夜壶骗过日军

吴培文事迹展

    2006年12月21日上午10时,在安阳市火葬场,伴着亲属的低声抽噎,84岁的吴培文被推进火化炉,旋即化成了一缕轻烟。12月16日,国宝司母戊大方鼎的发现者吴培文终于坚持不住,离开人世。从此,人们再也无法从这位不知疲倦的老人口中,倾听司母戊大方鼎的历险记了。

  [核心]

  “为这样的爷爷而自豪”

  《诗经》反复吟唱的洹水,流淌千年,惯看兵马嘶鸣和民生凋敝,也见证了华夏文明的发源与繁华。

  

  如今,在她的身畔,却悄然陷入了一场悲恸。

  12月16日,在因紧急发病被送到医院治疗16天后,司母戊大方鼎的发掘保护者吴培文,再也无法向来访者讲述司母戊大方鼎的传奇故事了,在一阵沙哑咳嗽之后,他头一歪,安详辞世。

  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孙子吴苏桉回忆说:“临终前一天还好好的,第二天说走就走了。走得很快,从脸上看不出什么痛苦。”

  吴培文的突然辞世,让很多与之打过交道的人深感惋惜。在昨日上午举行的追悼会上,河南省文化厅、省文物保护局等单位和安阳市长,纷纷派人前来吊唁,并敬献花圈、挽联。

  主持追悼会的安阳市殷都区政协副主席在悼词中称:“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长者和朋友,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司母戊大方鼎发现和保护的历史见证人,使我们安阳失去了一位对外文化宣传的形象大使。”

  “我爷爷是一位老农民,去世后能得到这么多政府部门的关怀和评价,我们为有这样的爷爷而自豪。”吴苏桉说,“这在我们村是从来没有过的,我家更没有过。”

  在吴培文去世的3个月前,在政协安阳市十届十五次常委会上,因为保护司母戊大方鼎,武官村的这位老农民被破格增补为安阳市政协委员,一时成为乡亲的美谈。

  [钩沉]

  坟地里,挖出大宝贝

  洹水汤汤,其流浩荡。虽然横跨洹水的安阳现在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但在10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市。

  改变发生在20世纪初。随着安阳小屯甲骨文的出土,一个3000多年前的王朝——殷商,逐渐浮现,这片土地也开始闻名天下。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村民,也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脚下埋藏着一个辉煌的王朝,探宝者出现了。

  1939年3月一个晚上,吴培文的一个堂哥像往常一样漫无目的地在自家坟地里探宝。当他又一次把探杆探到地下10多米深时,突然感觉碰到了硬东西。拔出探杆一看,探杆上面带有铜锈。

  “我爷爷的堂哥知道碰到宝物了,但他没有贸然乱挖,而是悄悄回到村里,找我爷爷商量。”吴苏桉说,但爷爷知道在坟地附近可能有宝物后,对挖还是不挖非常犹豫,“挖的话可能破坏祖坟;不挖的话,已经占领安阳的日本人要是听到风声,就可能自己来挖。”

  考虑再三,吴培文还是决定挖,不能让日本人来挖。当天晚上,吴培文带了20多个小伙子,黑灯瞎火地挖了起来。挖到地下近13米时,吴培文只身来到坑地,拨开泥土,一截圆柱形的器物露了出来。

  但是,就在他们暗自高兴想继续挖时,传来了鸡叫声。“天要亮了,容易被人发现。我爷爷赶紧让人把坑填上,防止日本人发现,等到晚上接着挖。”吴苏桉说,经过两个晚上的连续挖掘,一只少了一个耳朵的大铜鼎露出了全貌。吴培文指挥大家,用3根圆木搭成架子,挂上辘轳当滑轮,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鼎拉了出来。这口鼎就是后来名惊世界的国宝司母戊大方鼎。

  遗憾事,弄掉宝鼎一耳朵

  铜鼎拉到家里后,吴培文把它埋在了垃圾坑里。兵荒马乱的,怎么处理这个大家伙呢?大伙一商量,决定卖掉,卖给中国人。可不知怎的,吴培文总有不安的感觉。果然,挖到宝贝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迅速传播开了。不过,当亲朋友邻询问时,吴培文装作没听见,闭口不提。

  数天后的一个黄昏,当时中国最大的古玩商之一肖寅卿也从北平专程来到安阳,要看看吴培文的宝贝。交谈中,吴培文感觉到肖寅卿是一位真正的中国买家,遂决定让他看看。挖开覆盖铜鼎的土层,肖寅卿看到精美的纹饰后,默不作声了。简短的交谈后,肖寅卿说,他要用20万大洋买这个鼎。

  “20万大洋大概相当于现在的2000万元人民币啊,我爷爷他们一听,都愣住了,没想到挖到的家伙这么值钱。”吴苏桉说,爷爷他们在惊喜中还没有缓过神来,肖寅卿又提了个要求,为了方便运输,不被日本人发现,鼎要被切割成10块。

  讲到这里,吴苏桉不好意思地说,这个鼎虽然是宝贝,但要是日本人知道了,就不可能留在中国了。为了早点脱手,爷爷果然按照肖寅卿的要求,买来锯条,进行切割。“好在鼎特别结实,锯条都弄断了,也没切割成,后来虽然尝试着用锤砸,也没有砸烂,鼎逃过了‘分身’的命运。”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在吴培文他们的“努力打砸”下,鼎的唯一一个耳朵还是被弄掉了,再也没有找到,成了现在最让人遗憾的事情。

  施妙计,铜夜壶救了国宝命

  由于无法分割,鼎又被埋到了地下。此时,日本人也得到了消息,并派军队包围了吴家。吴苏桉说,因为消息不可靠,日军第一次来到家里只是简单搜了搜,但回去确定后又派了300多人过来了。

  “我爷爷得到消息,赶紧翻墙逃跑,可日军不追赶爷爷,而是直奔埋鼎的西屋马棚。也许是有神帮助,冲到西屋马棚门口时,日军却拐进了隔壁的西院马棚,就这样,鼎再逃过一劫。”

  吴培文知道日本人不会回来后,立即找人把大鼎转移到东屋的水槽下面埋了起来,并找来一只类似古董的铜夜壶用布包了几层,藏在了床下。几天后鬼子再次来搜,误把铜夜壶当成宝物带走了,铜夜壶救了国宝命。

  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吴培文知道日本人早晚还是要来的,于是,他选择了背井离乡、四处漂泊。吴培文出走后,日本人又来了几次,他们确认吴培文已逃走后,认为宝物也被带走了,才算罢休。

  吴培文这一走就是10年,鼎也就在他家一直埋藏着。到第七个年头,也就是1946年的时候,国民党安阳政府获悉了鼎的准确位置,才将鼎起出,放到了县政府。

  此后不久,赶上蒋介石大寿,国民党军队一司令又将鼎运送到南京,作为礼物送给了蒋介石,后来被存放到当时国民政府的中央博物院。

  南京解放时,准备运送到台湾的鼎被解放军截获。195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建成,鼎被存放在里面,成为该馆镇馆之宝,国家博物馆的馆徽,就是司母戊大方鼎的图形和图案。

  不顾老,甘当国宝讲解员

  新中国成立后,吴培文回到了老家。1991年,为了对司母戊大方鼎进行研究,国家博物馆一工作人员设法找到吴培文,询问当年的挖掘经过。自此,作为宝鼎发掘见证人,吴培文开始被外界熟知。

  为了让全国人都了解宝鼎的发现经过,2001年,吴培文与安阳时任市委书记方晓宇一起走进了中央电视台,参与《殷墟——古远的家》节目录制。

  吴苏桉说:“爷爷自1991年起到去世,接待了众多的中外媒体记者和成千上万的来访群众。特别是在殷墟申遗鼎回安阳这段时间里,向他了解情况的人越来越多,但他从来没有烦过,对每一个人都要详细讲述,一讲就是几个小时,从没说过累。”

  “光在家讲还不算,有些人还要他亲自到发掘地讲,有时候上午刚从发掘地回来,下午还得去,在那里讲可都是站着啊!”说到这儿,吴苏桉已是眼含泪花,“他的责任感太强了,总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鼎的历史,更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日本人对中国的侵略,对中国文物的掠夺。”

  2005年9月19日,为配合安阳殷墟申遗,中国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司母戊大方鼎,在阔别故乡59年后回到家乡安阳省亲。作为特邀嘉宾,吴培文掀起了“红盖头”。2005年,吴培文被授予“河南省文物保护特殊贡献奖”。今年9月14日,吴培文被增补为安阳市政协委员。

  ■商报记者王向前文/图

  

(责任编辑:discover)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