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搜狐奥运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会火炬传递 > 圣火传递中原崛起 > 圣火传递中原资料

中原崛起:来吧,新一轮思想解放大潮!

  鼠标点开卫星地图软件:

  这是6万公里之上的视角,地球看去宛如一只蔚蓝色的乒乓球。瞬间它被拉近,千万倍地放大、放大、放大——

  中国,一只雄鸡似的版图扑入眼帘;

  河南,一片枫叶似的土地扑入眼帘;

  直到看见奔腾的黄河,广袤的平原,峥嵘的太行,连绵的伏牛,森严的嵩山和遍地葱茏摇曳的树木……

  直到看见美丽的广场,茂密的楼群,热闹的街巷,温暖的院落和遍地生机盎然的人烟……

  解放了的目光,解放了的思想,在河南的上空飞翔。

  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方位上,我们看到,莽莽中原正在惊觉奋起,新一轮思想解放热潮正在拍岸而来!

  时代器重河南的理由

  历史方位,指的是历史赋予和规定的方向和位置。这里所说的历史,不在故纸堆里,而是一个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的交会概念,是像上苍一样俯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那个历史。

  以一座正在哺乳的母亲雕塑为象征的中原大地,仿佛嵌在历史之中的一枚芯片,深藏的生命密码,饱含的人文信息,使它不仅丰饶,而且敏感。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这里一直深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

  不到5年时间,胡锦涛总书记3次亲临河南。2003年到商丘、开封对“三农”问题进行调研,2005年到新乡的高新企业和乡村视察,2007年五一期间到南阳、郑州的企业、乡村、社区看望干部群众……总书记尤其强调,河南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促进中部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前列。他专门对河南做出重要批示:“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温家宝总理5次亲临河南。2004年到新乡、郑州与干部群众共度春节,2005年与上蔡县艾滋病患者群众一起过年,2006年视察洛阳的水库移民工程和老工业基地,2007年再次看望上蔡县艾滋病患者群众,2008年视察南阳的农业和工业生产……总理尤其强调,河南要抓住和利用好难得机遇,把握省情,发挥优势,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

  “得中原者得天下”。以当今的崭新目光来看,世界最关注河南的是什么?时代最器重河南的是什么?

  ——人。

  9869万人口的河南,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

  中国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列过一道著名的算术题——“人多,不发达,这是中国的两大国情。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这是中国领导人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记住的。”

  “河南是中国的缩影”。在人口将近一亿的河南省,同样乘以一亿、除以一亿,由此计算出来的河南省情,也是历任领导干部必须牢记的。

  省委书记徐光春一语道出了肩上担子的分量:“河南人口占全国的十三分之一。这十三分之一人口的问题如果解决好了,就会把全国的发展推上一个大台阶;如果解决不好,就会拖全国的后腿,把全国的发展拉下一个大台阶。河南在全局的位置上举足轻重,如果这个腹地不稳定、不发展、不富裕,其影响会比边远地区更大。”

  ——粮。

  这个盛产小麦、玉米、稻米的巨大仓廪,粮食产量4年连创新高,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

  据2007年数据,河南省面积只占全国1.74%,人口却占全国7.46%。这里不但为中国养活了近一亿人口,还以每年200亿斤的规模向省外调出粮食,而且生产输出了大量加工食品,已成为中国的大粮仓和大厨房。一位网友在深圳发帖:如果说,我们祖国以占世界7%的土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值得骄傲,那么我也为我是河南人而自豪!

  尤其目前国际粮荒的“无声海啸”席卷世界之时,温总理更加肯定了河南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特别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全球正处在粮食供求紧张、粮价飞涨的时期,河南的贡献就更是宝贵的。”

  ——中。

  河南是中国之中,也是中部之中。史载“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大书法家颜真卿早在唐代就为豫中汝南一座山丘留下了“天中山”的遒劲碑文。

  改革开放唤起了河南又一次“地理觉醒”。一只无形的市场之手,在这“九州心腹、十省通衢”的天赐之地,已经搅动起了一个人流、车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的“大漩涡”。铁路密度居全国前列,高速公路里程居全国第一,国际国内近百条航线,主动脉铁路的“三纵四横”,国家高速公路的“一纵一横”,国道干线公路的“五纵四横”,还有全国光缆干线的“四纵四横”,把个16.7万平方公里的河南全身经络都打通了。

  这一广阔腹地,恰好处于东部沿海经济带、西部重点开发区、长江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圈的中间,利于产生“虹吸效应”和“中原通、全国通”效应,已吸引国际、国内商业巨头纷纷抢滩中原……

  这时的河南,猛听得中部崛起的号角吹响,无异于硝烟战壕里的壮士等到了一声嘹亮的集结号!

  中部地区包括晋、豫、皖、赣、鄂、湘六省,人均GDP不仅低于东部,也低于西部和东北,被评论称为中部“凹现代化”。中部崛起战略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以后,低凹迅速隆起,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中部六省潜龙在渊,蓄势而发,家家抱荆山之玉,人人握灵蛇之珠,进入了发展黄金期。

  胡锦涛总书记希望河南走在中部崛起的前列,始终言犹在耳。河南在近代发展史上有过一段滞后,与周边省区相比处于平地甚至是洼地的位置。如今,中部六省家家征帆高挂、人人弯弓拉满之际,河南居于一个什么地位呢?

  据2007年统计,河南的生产总值居全国第五、中西部第一,粮食产量居全国第一,工业增加值居全国第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居全国第四,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居中部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中部第一;在中部六省百强县中,河南占46个,前10名中占7席……

  这是河南的回答,不卑不亢,如火如荼。

  河南奋力崛起的创举

  20多年前的《莽原》文学杂志上,有一段对当时的河南大平原的描写:“它不动声色。不管经历了多少变迁,吞吐了多少生命,它都是这样,毫无起伏,毫无曲折,安安静静,平平板板,从地老天荒直到地老天荒。它就用这平板一块来包容无限!你可以想像这是几千年以前,你也可以想像这是几千年以后……”

  然而,以“古、土、苦”著称的这片平原山川,短短二三十年间,就成了一方生龙活虎的市场经济热土。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牧歌,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号角;从封闭保守、小农意识和“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一旧一左”的观念泥淖,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时代潮头,千年恒态一朝巨变,需要多么迅猛的开拓进取,需要多么艰难的脱胎换骨!——大创见、大创举、大创造,非大手笔实难为之,非雄才伟略实难为之!而其中的关键,就是思想大解放,就是开启思想观念这个“总开关”。

  邓小平同志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一个时期。河南就是凭着这股“气”和“劲”,就是敢于这样“闯”和“冒”,喊出了思想解放的声威,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杰作:

  ——“十八罗汉闹中原”。1993年春,时任省委书记李长春执导了这出锣鼓大戏,为全省经济实力前18位的巩义等县(市)扩权,一个“闹”字轰开了向经济大省迈进的突破口。

  ——树立工农业20面红旗。1991年起,巩义竹林村、安阳钢铁等工农业20面红旗,引领了向市场经济的集团冲锋。

  ——改善投资环境。1995年7月,合资企业河南鞋城皮革(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崔庆义致信时任省委书记李长春,对河南投资环境提出批评。李长春狠下一记重锤,在全省掀起了一场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对外开放的大讨论,成为强力再造河南软、硬投资环境的发端。

  ——谋划郑东新区。2001年,时任省长李克强听取郑州市在老军用机场建设港澳新城的设想后决定:“高起点、大手笔、重新规划郑东新区!”一座与市区面积相等的150平方公里新城,按照21世纪国际现代化城市的标准投入建设,预计二三十年内建成。富含先进理念的“水域靓城”已初具规模,将成为交通、物流、金融中心和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企业总部基地。

  ——明确“实现中原崛起”目标。2003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省委书记李克强提出“中原崛起”的构想。随后省委七届五次全会发出“实现中原崛起”号召,并写入《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确立一座重要里程碑。

  ——全部免除农业税。2004年12月21日,省委书记徐光春宣布,农业大省河南在全国率先提前一年免除农业税。已有2600年历史的“皇粮国税”戛然而止,河南7000多万农民当年减负29亿元,并享受百亿元的支农、惠农补贴。

  ——郑汴一体化。郑(州)开(封)大道2006年通车。郑开大道两侧的产业带预计2020年达11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超过百万,使两大城市融为一体。

  ——中原文化走向世界。2007年1月,省委书记徐光春率团“中原文化港澳行”,推介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在港澳刮起一股“旋风”。徐光春首次为中原文化梳理出18种类型,为文化强省建设埋下理论基石……

  上述每个范例,在河南人的记忆里都是平地一声雷,无不发轫于大破大立,无不成就于超常超前。思想的燧石一次次引燃了烧荒的爝火,借着改革的大环境迅速燎原;思想的根芽一次次拱破了坚硬的地壳,借着开放的大气候蓊郁成林。而这一曲宏大交响的主导乐章,是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

  在总体构想上,从1990年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团结奋进、振兴河南”指导思想,到2003年省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奋力实现中原崛起”战略目标,再到2006年省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河南按照一幅顺畅衔接的长卷蓝图如期迈进。

  在各个发展阶段,“一高一低”战略目标、科教兴豫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开放带动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东引西进战略、“三化”基本途径、“两大跨越”目标,河南沿着一条步步递进的崛起之路快速前行。

  纵观河南这段历史,就是一部壮阔生动的思想解放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一根红线贯穿始终,扭住发展不放松,转变观念不含糊,深化改革不停步,扩大开放不犹疑,埋头苦干不争论,全面兼顾不偏颇,维护稳定不动摇。

  这是一场多么宏伟壮观的接力赛啊!河南的决策者们,集中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高度共识,积极凝聚,卧薪尝胆,矢志不渝,任任传承大业,届届共襄盛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河南的发展由单一到全面,由速度到效益,由硬实力到软实力,由快到好,由大到强,直至促使量变产生质变。

  河南终于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创造了一批富有启示的基本经验,向改革开放30年献上一份厚礼——工农业协调发展,避免了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发展工业的弯路;打造中原城市群,挺起了中原崛起的脊梁;壮大县域经济,夯实了中原崛起的基石;依托区位优势,构建大市场、大流通、大交通;“两个毫不动摇”发展公有制经济、非公经济,国有非公“两翼齐飞”;“两大跨越”拓开经济、文化两条“高速公路”,硬实力更硬了,软实力也硬了……河南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重大转变,开始了向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的历史性跨越。

  而对于百姓来说,最大感受是河南形象变了。一篇《河南人正从流行话语中站起来》的文章,被各大网站纷纷转帖:“一个正面、求新、厚实、诚恳的河南人形象,悄然在民心中扎根。”——今年汶川大地震,爱心捐助形成热潮,而中国“0001号”接收捐赠证书竟颁发给了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李郑庄村的10位农民,他们凑钱买了604箱方便面、98件矿泉水,驱车1800公里,第一个赶到成都的捐赠点;河南籍驻豫某师炮兵指挥连士官武文斌,在四川灾区一线壮烈捐躯,被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英雄战士”的光荣称号……河南的英模人物正呈集群式、持续性、自发性涌现,不断感动整个中国。

  思想新解放的召唤

  新的形势又在发出召唤,新的渴望已经冲出地表。

  党的十七大作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的科学论断,发出了全党继续解放思想的号召。天津、广东、重庆、河北、吉林、江苏、江西、广西、云南……无论在沿海还是在内陆,新一轮思想解放热潮已经滚滚而来。

  在一个新的历史方位上,河南怎么办?下一步怎么走?

  改革开放30年,三次思想大解放。如果说,前两次是在否定基础上的寻找和肯定,那么,这一次就是在肯定基础上的确立和提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终结了“两个凡是”,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发表以后的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终止了姓“社”姓“资”的争论,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而以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的这一次思想大解放,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这三次思想大解放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进程,每一次都打开一重崭新境界,每一次都离人类社会发展的真谛更近一步。

  科学发展,不是量的概念,而是质的概念,不在于量的扩增,而在于质的提升,是一种更高层次、更深程度的进步。30年来的改革开放,江河溪流已经汇成大潮,正向理性的河床奔腾而来,科学发展成为势所必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客观世界的紧迫情势,激荡着人们的主观世界,冲击着固有的思维定式,新一轮思想解放已是势在必行。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一场“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在全省上下掀起继续解放思想的热潮,以思想大解放促进改革大深化、开放大推进、创新大弘扬、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唱响“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加快崛起”的主旋律和最强音,这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也是河南的唯一选择。

  省委书记徐光春在广泛座谈和基层调研中,宏观阐述了解放思想与中原崛起的全局关系,解放思想是撬动中原崛起的杠杆,改革开放是中原崛起依靠的支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支撑中原崛起的支柱,“两大跨越”是推动中原崛起的途径,科学发展是引导中原崛起的轨道,党的建设是保障中原崛起的关键。

  用思想大解放破除多年以来形成的求快求量、粗放的发展模式,用思想大解放改变“攀比性”、“运动式”推动发展的工作方式,用思想大解放扫清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用思想大解放确立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发展路径。总之,一切与科学发展观不符合的观念和做法都要摈弃,一切与科学发展观不适应的观念和做法都要转变,这就是新一轮思想解放的明确指向。

  改革开放到了今天,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所以有了“改革进入‘深水区’”之说,思想解放也同样进入了“深水区”。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中原大发展,河南这次“赶考”,重点要放在破解难题上:

  一是经济的结构性矛盾,经济总量虽居全国第五,人均水平却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下;二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事业领域改革滞后于企业改革;三是经济外向度明显偏低,对外依存度不高,开放带动能力非常有限;四是资源环境约束,能源资源型企业比重偏大,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万元GDP能耗、工业增加值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环境污染亟待治理;五是“三农”难题,全省区域发展不够协调,据测算,我省农村的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医疗等要赶上城市目前水平至少需要40年;六是影响以人为本、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总之,要交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构建社会和谐的合格答卷。

  曾有一则新闻使省委书记徐光春深受震动。河南舞阳贾湖因出土了新石器时代骨笛而蜚声世界,河南人多年陶醉的是古笛悠扬,而美国特拉华州一家酒厂却根据贾湖遗址陶罐古酒的成分复制啤酒,注册商标就是“贾湖酒”……在接受香港《大公报》访谈时,徐光春讲到人们头脑之中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作一比喻:日本的方形西瓜,河南三门峡的大小均一的苹果,都是套出来的,这些水果鲜脆欲滴,可是箍住它们的“外套”坚固得需用老虎钳子才能打开……

  徐光春尖锐批评了至今仍在束缚河南发展的落后观念。一些地方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还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有的习惯于传统的发展观念和思维方式,一下子还转不过来;有的对科学发展的规律研究不够、琢磨不透,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成为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粗放、不平衡、不协调的重要原因。还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怕苦畏难的消极思想、小进即满的小农思想、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重官轻商的“官本位”思想等。这些无形的“外套”,需用思想解放的“老虎钳子”才能打开。

  河南30年的历程证明,改革开放的快慢成败,皆与思想是否解放有关。凡是丰赡的建树、惊世的进步,无不首先拜思想解放所赐;凡是解决重大的矛盾、破解艰窘的困局,都必以思想解放为利器。而启动“总开关”不会一蹴而就,不能一揿即止,这个撬动地球一样的沉重动作,在历史的天幕上顽强重复着,申明一个道理:没有思想解放的力度,就没有改革开放的强度、经济发展的速度;没有思想的巨人,就没有经济的巨人、文化的巨人。

  河南在把握历史机遇这一点上,吃过亏,也尝到很大甜头,已经比以往任何时候开窍多了、明白多了。当整个世界、整个中国、整个中部以更快速度、更高水平发展之时,前边标兵渐行渐远,后边追兵越来越近,将近一亿人口的河南,停是不行的,走也不行,跑都不行,必须跨越式前进,争取又一次主动,赶上又一波潮头,抓住并且用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

  与前两次思想大解放一样,新一轮思想解放不仅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事,也与广大人民群众命运攸关。全社会营造一个鼓励变革、激励进取的良好氛围,在这场思想新解放中人人接受挑战,人人经受考验,而能够从中获益的,必是改革的勇者,必是思想的智者。全省人民积极投身于思想新解放热潮,鼓足闯劲、钻劲、干劲、韧劲,敢啃“硬骨头”,敢趟“深水区”,敢打“攻坚战”,才能推进新的跨越、新的崛起,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抵达“大而强、富而美”的理想境界。

  今年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年,意义还不在于评功庆贺。思想解放,未有穷期,只有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中,以思想大解放推动中原新跨越、新崛起,才是对改革开放30年最好的纪念。

  跨越中的河南,崛起中的河南,正在迎接新一轮的时代洗礼。

  来吧,公元2008年的思想解放热潮!(本报记者朱夏炎 常法武王钢 张学文 刘哲)

(责任编辑:小婧子)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