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搜狐奥运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百年奥运之光 > 百年奥运之光第十集奥运经济 > 第十集奥运经济

中国奥运理念的成熟与进步 以理性拣拾经济贝壳

  2004年7月30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在强大的质疑浪潮中停工。而几乎与此同时,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也面临着人去馆空的停工之忧。“水立方”的搁浅,不仅有设计本身的缺陷,而且有不利于赛后运营之患。

因循北京“奥运经济”反思的进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奥运理念的成熟与进步。

  奥运经济:以理性拣拾贝壳

  对中国而言,奥运会承载了太多的社会意义。它往往与“强国梦”、“展现综合国力”一类的字眼结合在一起,激起我们整个民族的光荣与梦想。举办任何一件重大国际活动,都是为国家争脸面的事情,第一位的是完美,是显示国家不输于任何人的强盛。“相当长的时间里,北京奥运会承载了许多的东西——包括强国的梦想、富强的渴望、崛起的自豪等等,这当然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我们的一些理念偏离了当代中国人在刚刚富裕起来后应有的理性。”以保护北京四合院著称的学者华新民说。盲目的爱国激情一度将奥运会视为一项需要集中力量大办特办的民族工程。

  然而,今日中国不是100年前的中国,与20年前也迥然不同。改革开放的巨轮劈波斩浪,昂然向前。“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的发展战略奠定了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经济理念浸润的神州大地,冷静、理性算计的思维特质正从这个政治至上的民族内心潜滋暗长并日渐茂盛起来。狂热的民族激情终将退潮,人们希望看到的是,奥运沙滩上闪亮着金灿灿的经济贝壳,而不仅是一堆华美的装饰品。

  2008的三大震荡

  在“7.13”的狂欢之后,奥运创造经济奇迹成为国人的迫切期待。申奥成功我们究竟能赚多少?举国上下算盘震天响。北京成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的第四天,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叶震指出,北京申奥成功将在今后7年内平均每年拉动中国GDP增长0.3到 0.4个百分点;时隔一天,北京市统计局称,举办奥运会将对北京每年的经济增长产生2个百分点以上的拉升作用。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的观点似乎可成为官方预言的注脚。他认为,2008年奥运会对首都经济的有形影响主要表现在拉动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扩大就业三个方面。

  首先,投资需求扩大。2008年奥运会预计总投资额将达到160亿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323亿元,其中组委会预算支出约为16亿~18亿美元。如果把其中140多亿美元基本建设投入的50%算作是北京市财政的投入,那么承办2008年奥运会将给北京带来90亿美元的新增投资(从北京地区之外流入的资金),约合人民币745亿元。这笔巨额的新增投资,再加上该投资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将成为牵引北京经济高速增长的助推器。

  其次,消费需求受刺激。745亿元的新增投资将主要用于购买北京地区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大规模的集团购买将对北京地区很多行业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消费形成刺激;奥运会是一个动态的、极具号召力的“人文旅游品牌”,承办国和地区可以利用这一“品牌”使该国和地区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成为国际和国内旅游的热点。

  第三,就业机会增加74.5万个 。如果按北京承办奥运会能新增投资745亿元,且每10万元投资能新增一个就业机会算,那么这届奥运会将产生74.5万个就业机会。

  鲍明晓主任认为,从主办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说,无形的影响往往比有形的影响更重要、更有价值:一是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使中国经济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三是有利于在国际上打造“中国品牌”,能更好地带动国内企业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但奥运经济是一块硕大的“蛋糕”,这一点,似乎确信无疑。跃跃欲试的人们需要关心的只是如何分而食之的问题。但同时,有关“蒙特利尔陷阱”的话题不时见诸报道。

  直面三大拷问

  2003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引用一位北京奥组委专业人士的话说,“奥运‘鸟巢’要孵产业‘金蛋’”。此时,人们普遍对于中国“鸟巢”能够孵出“金蛋”的前景充满信心。但是,今年雅典黯淡的奥运经济前景给亢奋中的中国人注射了一针清醒剂。许多人开始反思:我们的“鸟巢”会孵什么样的“蛋”?“金蛋”还是“鸭蛋”?

  悉尼,现在依旧还在为2000年萨马兰奇称之为“最好的一届奥运会”还债!传统的“后奥运会研究”往往过多地关注了“奥运经济效应”:凝聚效应、辐射效应、瞬间放大效应。而现在的悉尼,“后奥运会研究”则更多地关注了“奥运低谷效应”。宜未雨绸缪,勿临渴掘井。尽早关注“奥运低谷效应”,是北京的明智之举。据专家分析,北京奥运经济面临三大问题拷问:

  首先,奥运经济缺乏产业支撑。

  有专家提出,缺乏产业支撑将成为2008年后奥运经济最大的硬伤。从目前的形势看,政府对奥运会后奥运村的经济走势也不甚明了,对这个地区如何规划、如何引导,依然比较模糊。

  土地储备中心和奥运场馆指挥部最初的设想也是文化概念,但是,所谓文化商业,是以文化赚取利益,实际上最终还是要取得商业利润。如果没有详细明确的规划和盈利模式,最后,即便做了场馆设施,有了文化商业的模式,依然是要亏损的。有业内人士提出在奥运板块发展会展业,但从目前看,北京会展能够做得好、长期做的,是国贸、国展这些传统展馆。因为他们有好的设施和实力来举办重大的展会,而奥运板块没有这样的实力。

  其次,人去馆空之忧。

  在谈到奥运场馆赛后使用问题上,前世界冠军、政协委员叶乔波在去年奥运场馆正式动工前曾指出,有些冷门项目,比如棒球、垒球、马术、射击、自行车等奥运设施,应在这些设施的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它们的赛后综合利用价值。国内一些学者普遍认为,奥运场馆规划布局必须真正体现“人文奥运”的原则,要充分与城市功能相结合,包括选址、场馆面积、内部设计等,使它们恰到好处地满足城市日常生活需要。

  再次,概念泡沫过大。

  2001年申奥成功,2002年北京房价骤升24%,新项目几乎以每天一个的速度在增加。发展到今年,虽然新增项目的速度降低了、房价上涨的幅度减小了,但是奥运概念依然是开发商的一大法宝。

  对奥运会带给北京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业内普遍认为肯定有促进作用,但是否有开发商们宣扬的那么大,尚在存疑。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研究世界经济的黄卫平教授认为,“那只不过是开发商们的一厢情愿或蓄意炒作”。

  节俭办奥运

  截止目前,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工作已经进入全面建设时期,18个场馆中已经有7个开工建设。随着北京奥运工程的全面开工,“奢华奥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2004年7月30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的施工现场,空旷的工地上除了生长的野草外看不到什么生机,曾经隆隆的推土机静止在那里。“鸟巢”暂停施工,等待“瘦身计划”。

  导致“鸟巢”停工的原因,是一封直呈总理温家宝的信件。建设部原副部长周干崎和两院院士吴良镛、工程院院士王梦恕等专家就部分奥运工程“崇洋奢华”上书,质疑这些建筑“片面营造视觉冲击”,极大地提高了工程造价,并忽略安全、实用、环保等建筑基本要义。

  “本届政府履新后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包括其更为务实的作风,对社会风气有了改观。温家宝总理提出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五个‘统筹’,也被作为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框架。在这种大风气下,院士上书和政府对‘鸟巢’的重新审视才顺理成章。”一位政治学者认为。

  2004年,适当控制投资总规模,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坚决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也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来自北京市发改委的消息说,此次设计方案改变后,“鸟巢”原本38亿元的预算将减少到31亿。事实上,目前所调整的奥运场馆不只是“鸟巢”,“瘦身”将涉及整个奥运工程。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一项。专家表示,“水立方”的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可能比“鸟巢”更加突出,除了设计方案本身的缺陷,目前方案还非常不利于赛后经济运营。

  其实,从狂热向理性的回归从去年已悄然启动。这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北京城建后两次强调,要“勤俭办奥运”。但在当时,总理的话并没有被外界认真解读。在此之前,人们听得更多的口号是:北京“要办最好的奥运”。

  2004年7月27日,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中共北京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上表示,北京奥组委及其他相关部门必须牢固树立“节俭办奥运”的观念。这位以务实著称的新任市长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尽可能利用现有体育场馆,减少重复建设;二是新建场馆标准要适度,在满足赛事需要的前提下重新调整项目规划,千方百计降低工程造价;三是新建、改建场馆要充分考虑赛后利用。

  其后,“最好的奥运”口号似乎淡出了媒体。值得注意的是,“节俭的奥运”与“最好的奥运”并不矛盾,但两句口号的此消彼长,显示着中国政府对举办奥运的理念已经变化。

  “这表明中国政府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对待”, 英国泰瑞法瑞建筑设计公司中国区董事、英国皇家特许建筑师吴晨评价“奥运瘦身计划”时说,“而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责任编辑:肖燕)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