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常(右一)与队友在训练中。 本报记者 张中
摄
在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长长的名单中,舵手张德常是一个不起眼的名字。但是他的身上,又有很多不同寻常的地方。他是唯一一个没有过人运动素质的运动员;唯一一个通过全国选拔走出来的"民星";更重要的是,他可能成为第一个创造历史性突破的中国男子舵手。
在狭长的八人赛艇上,张德常已经呐喊了十三年。而今,梦想正在离他越来越近。
“为了奥运,再减两公斤”
盛夏的海林,天亮得特别早。
凌晨4点多,在中国大多数地区还在熟睡的时候,太阳已经照在波光粼粼的莲花湖上了。上下翻飞的燕子,在奔忙着寻觅自己的早餐。
张德常起得和燕子一样早。他第一个走出房间,感觉一下外面的天气,看看湖里的水面,然后把训练条件反映给教练。得到教练的回复之后,他再通知八位桨手下水,或者是锻炼体能。
找到张德常很不容易。位于牡丹江市的海林水上训练基地,建在莲花湖边。一座外表毫不起眼的大院,便是中国赛艇队备战奥运的场所。这里距离天下闻名的威虎山不远,汽车在森林掩映下的公路上七转八转了一百多公里,才到达目的地。而且忙于备战奥运的张德常,几乎没有什么时间接受记者的采访。
“我早上一般5点多起床,6:00-7:00下水晨练一个小时;上午9:00-11:30训练;下午3:30-6:30训练;晚上8点以后做40分钟拉伸活动。”一天七个小时的训练时间,在他看来已经习以为常;训练之后,他还要担负起清洗保养赛艇、桨叶的任务。“辛苦?一点都不觉得累。”张德常说。
他的动力,来自于多年的奥运梦想。这艘长达17米的八人赛艇,承载着这个九人团队对北京奥运的渴望。舵手张德常,用高亢激昂的号子,指挥着八位身高力大的桨手前进,一步步冲向终点。他的眼中,也见证了男子八人赛艇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国八人单桨有舵手项目以前从没进过奥运前6名;但近年来成绩一路飘红,世界杯阿姆斯特丹站和卢塞恩站男子项目上,中国赛艇队两次夺得银牌。“我们冲击奖牌非常有希望,但是大家有更高的目标——夺得金牌!”张德常兴奋地说。
为了自己的奥运金牌梦,八人艇的弟兄们几乎是玩儿命般地练。不敢有一点点松懈。张德常对自己的要求比以前也更加严格了。除了日常训练中准确传达教练的战术意图之外,他还要在生活上照顾八位桨手,提醒他们注意身体状态。有些思想问题也要和这些小兄弟们交流沟通。“细节决定成败,奥运会上所有的对手训练都很辛苦,实力也非常强大。只有不出错误,才能有好的结果。把细节做好,是舵手的责任。”张德常说。
在自己的体重上,张德常同样是“斤斤计较”。按照奥运会的规定,舵手的体重不得低于55公斤,而已经瘦得皮包骨头的张德常,正好到了55公斤的“黄金底线”。不过他还不太满足,他告诉记者自己准备减到53公斤。“奥运会称体重时给自己灌上两公斤水,上艇前排出来,给弟兄们减一点负担。”
“你还能减肥?”记者看着他那单薄的身体,有些吃惊。
“中午穿上雨衣,在太阳底下跑步,然后尽量少吃饭,能减下来。”他神情自若地说。
“奥运舵手激励了我”
跟其他运动员不同,赛艇舵手的武器不是发达的四肢或者灵活的身手,而是镇定的心理素质、富有感染力的号子。他是艇上的大脑中枢,控制着桨手们的节奏和士气。这个位置,非专业运动员经过训练,一样能够胜任。
为了寻找最好的舵手,水上运动中心和各级媒体合作,掀起了历时一年多的“奥运舵手”选拔活动。由齐鲁晚报选送的张德常,在数万名对手的重重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后的赢家。
其实,张德常在参加选拔之前,就是国家队的现役舵手,没有必要参加选拔。“其实当时我心里有些矛盾,按照当时的情况看,即便不参加选拔,也能保证自己的主力舵手位置,选上来的人可能会作为我的替补。但是思量再三,我还是决定去参加选拔,我相信既然我是最好的,就不怕跟别人比。”
谁也没有想到,这次选拔给张德常的震撼,出乎意料地大。
本来张德常以为凭借自己十几年的专业经验,以及在国家队练出来的过硬本领,足以应付这些看起来比较基本的选拔赛。但是很多选手们的良好素质,让他大大吃了一惊。“咱们晚报选出的山东老乡们个个都是好样的,大胡子林忠平、小帅哥亓克;还有那几个小姑娘赵翀、王辰、司桂莹,水平都很不错。如果他们来做奥运志愿者,我们或者还能见面呢。”张德常对这些人记忆犹新。
张德常说,选拔奥运舵手这个活动,对他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激励。首先,他看到的是普通民众对参与奥运的巨大热情。许多人都是抛下学业、事业来参加比赛的,根本不求任何回报,“我们专业的运动员,更应该有奉献的精神”。其次,来自社会选手的竞争力相当强,“他们的外语能力、知识底蕴,以及社会经验全面占优,这对于一个舵手而言非常重要”。
“夺了金牌回家看女儿”
在很多普通人看来,张德常的生活显得刻板而单调。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赛艇队的几个基地度过,呈现在眼前的,永远是那三块熟悉得无以复加的水面。每年他都会像候鸟一样,夏天在牡丹江海林,春秋在杭州千岛湖,冬天又来到云南。
7月10日这天,一条好消息让张德常乐得合不上嘴——他的女儿降生了。年届三十,初为人父,张德常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但是这个父亲能做的,也只是匆匆打个电话回家问问情况,然后喊着号子,指挥着长艇冲进莲花湖的碧水之中。
“欠家里的情分早就还不上了,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老婆和家人也能理解。”张德常有点无奈地说。他和妻子结婚7天就去了国家队,之后的两年仅仅回家不到20天;有一年过春节,一家四口人分在了四个地方,气得老婆大年夜哭了半宿……
张德常是济宁人,目前定居在日照。从北京往回赶,并不算太远。其实他也很想回家看看。不过一切计划,都是训练比赛放在前面。“8月3日,我们要从这里到北京参加奥运会。16日、17日决赛结束之后,我们还要在奥运村住到比赛结束。然后队伍才可能放假,回到家估计要9月了吧。她妈妈每天都拍照片发给我,我可喜欢这小家伙了,有时候做梦能梦到她,真盼着早回去见她一面,仔仔细细看看她。”
“女儿叫什么名字?”
“没起呢,等我夺了冠军再好好想想吧!”
“
给女儿带点什么礼物?”
“奥运金牌吧!”
(责任编辑:laura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