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搜狐奥运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新闻 > 奥运城市 > 奥运城市北京

德国夫妇尝鲜奥运人家 每天500元感受“京味”


  图为:荆继昌和妻子王志喜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苏海涛(发自北京)

  大门敞开着,一丝凉风拂进院子,撩动了垂在院子北侧阳光房顶的几串紫丁香,也让躺在客厅太师椅上闭目养神的荆继昌感受到几许清凉。已是正午时分,喧嚣了一上午的小院总算清静下来,趁着妻子准备午餐的机会,他打了个盹。此时,客厅墙角的温度计的指针正指向28摄氏度。

  这里是北京什刹海地区的大金丝胡同12号院,客厅茶几上摆放的一个印有“奥运人家”字样的青花瓷盘显示了这个四合院的与众不同,因为北京市仅有598户人家拥有这样的盘子。

今天是2008年7月30日,对于房主荆继昌和妻子王志喜来说是特殊的一天,德国游客彼得和西蒙娜住进了他们家,这是首批入住“奥运人家”的外国游客。

  【荆家小院】

  老北京风韵犹存

  撇下前海东沿一间间风格旖旎的酒吧,一路奔北走,就是银锭桥了。桥西有间叫银锭左岸的酒吧,左侧的岔路口就是大金丝胡同的入口了,这条路线是什刹海“胡同游”的经典线路,不时有穿着褂子的车夫踩着人力三轮车响着铃疾驰而过,罩着深红色毡子的车篷下,往往坐着胸前挂着相机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老外。

  转过几个弯后,能见到一座深红色的木头门,整个大门显得平实而朴素。门框上钉着的门牌号告诉我们,这就是荆家小院了。

  推门而入,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雕着仙鹤图案的影壁。从影壁前90度左转,经过拱形的二道门,就进入四合院的核心区。“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这是对老北京四合院日常景象的精辟概括。在荆家小院,除了肥狗胖丫头没有外,其余景物都能在踏入院子的第一时间找到对应物,灰砖瓦、影壁墙、鸟笼、丁香、竹子、石榴树……北房外还新修了一个十几平方米的阳光房,中间是木质桌椅,西面、南面和顶棚都是落地玻璃,周围种了花草,养了金鱼,装饰了太湖石、红灯笼。

  院子的主人荆继昌是满清镶黄旗后裔,不过他们家并非满清遗老,荆先生说他爷爷曾在东北军中做过参谋长,这个宅子是在民国时期置下的。客厅的重要位置上摆放着儿子荆明的硕士服照片,小伙子今年从加拿大大学毕业,是夫妻俩的骄傲。

  荆继昌原本在一家小五金厂上班,虽然未到退休年龄,但因为厂子不景气,赋闲在家,王志喜则称自己在建筑工程行业工作过一段时间,这原本是北京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三口之家,今年4月的一则“奥运之家”的招募通知,让他们与将要在家门口举办的这次体育盛会有了亲密接触的机会。谈到参加“奥运之家”活动的原因时,王志喜说了两点,第一是自己儿子在国外学习生活,对外国人有亲近感,另外一点是想让老外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四合院,什么是真正的老北京人生活。

  【500元/天】

  德国客人感受“京味”

  早上6点,挂在院内树上的鸟笼中,两对白毛红嘴的文鸟叽叽喳喳的叫声吵醒了荆继昌,他已经习惯每天这个时候起来了。只是,今天在伺弄了鸟儿后,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为首批入住的奥运游客德国人彼得夫妇准备早餐。

  王志喜也紧接着就起来了,开始打扫院中的落叶。“如果客人都起来了,主人还没打扫院子,那是不礼貌的。”

  荆家的厨房在东厢房,荆继昌开始在里面忙活起来,西式早餐其实也很简单,泡一壶茉莉花茶,准备一碟果酱,再烤几片面包,摊几个鸡蛋,就显得很丰盛了。由于彼得夫妇是荆家小院来的第一批国外奥运游客,他们特意为客人准备了哈密瓜等水果,而不久前,为了让来自国外的房客们能吃上热乎乎的面包,荆先生还添购了一个面包机。

  上午9时不到,住在西厢房靠南的客房里的德国客人彼得和西蒙娜,就已经坐在明亮宽敞的阳光房内享用他们一天中的第一顿饭了。他们住的房间跟宾馆的标间一样,有两个单人床,床单都是每天一换,由荆家请的钟点工定时清洗,房间里铺着地毯,卫生间、淋浴和暖气等设施一应俱全,其他的陈设则非常简单,只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

  吃早餐的过程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主人为了照顾客人的生活习惯,摆放在桌子上的是整齐的刀叉,没想到彼得操着生硬的汉语说“筷子”。王志喜明白他想要筷子,疑惑地拿来一双筷子。彼得并拢手掌,握起筷子,显得有些笨拙地夹住面包,开始往嘴里塞,满脸的得意。

  咬着煎得面焦内嫩的鸡蛋,喝着青花瓷壶现泡的茉莉花茶,院中鸟语花香……做律师的彼得忍不住一个劲夸奖“wonderful”。他们在这里住一天,按照北京市旅游局的指导价,收费为500元人民币,含早餐。王志喜说,一般早餐按照外国游客们的生活习惯准备,以面包和鸡蛋为主。只有当客人强烈要求要尝尝老北京特色风味时,才会由荆先生到附近的华天小吃店去买点豆汁和焦圈。

  荆家小院一般不为外国房客提供中餐和晚餐,也不会带房客出去用餐旅游或者购物。荆继昌说这样是为了避嫌,免得被人误会,觉得他们宰客或者收了回扣,不过,当客人想外出游玩时,老俩口会详细告诉他们注意事项,并画好路线图。

  荆家小院可供出租的客房只有3间,所有的客源都是通过旅行社联系好的,这两位德国客人是提前1周就预约好的,住5天。王志喜说,下一批客人将在8月5日到来,是7位台湾客人。

  西蒙娜说,他们夫妻俩早就期望来中国旅游了,为此,她还特意到柏林大学学习了10个月的中文,之所以不愿意住到宾馆里去,是为了能体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感受家庭的气氛,避免千遍一律的旅游生活。“坐在这样的四合院里,喝着茶看着满树的石榴,是我们喜欢的度假方式。”她用生硬的汉语一字一句地说。

  【奥运劲风】

  旅行社开通“胡同游”

  当天,彼得夫妇计划好了要去天安门和故宫逛逛。在阳光房的桌子上,王志喜拿出一张纸,对照地图,给彼得夫妇画了一幅详细的地图:先步行从银锭桥沿着前海北沿到荷花市场,打车直接到天安门广场,观赏完后,通过地道前往故宫……

  客人走后,已经接近中午,荆继昌和本报记者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天来,他认为,自己家能成为“奥运人家”,除了这座保存完好的明朝时期修建的四合院外,夫妻俩多年与外国人打交道所获得的经验也是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据荆继昌介绍,在北京申奥成功后,外国人到北京旅游的越来越多,什刹海地区也开通了“胡同游”,很多旅行社看上了保存得完整的荆家小院,介绍游客前来参观住宿,散客参观收20元每次,住宿则收费200-300元不等。为了更好地和外国人沟通,夫妻俩还请了英语家教。

  晚上9时许,外面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不一会儿,门铃响了,彼得夫妇淋得像个落汤鸡似的站在门外。他们进来后,荆继昌要妻子帮忙拿毛巾给他们擦擦,被客人婉言谢绝了。“没事的,我们洗个澡就好了。”彼得说。

  一直等到彼得夫妇洗完澡睡下了,王志喜还在跟丈夫说着房客被雨淋这件事。“都怪报纸上的天气预报不准,说今天没雨下,我才没让他们带伞的。”王志喜嘀咕着说,下次一定要吸取教训。

  资料链接

  598户“奥运人家”

  “奥运人家”指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用家庭自有房屋、设备为奥运会观众和旅游客人提供住宿接待与服务,并取得北京“奥运人家”标志的北京地区家庭。

  “奥运人家”由北京市旅游局组织招募,4月份开始报名,从数万户居民中遴选出598户,可以提供726间客房,能一次接待1000多名中外观众和游客。他们或邻近奥运场馆,或邻近文化古迹、特色街道和胡同,许多还是传统的老北京四合院,使得不愿住“千篇一律”酒店的游客有了更好的选择。

  要成为“奥运人家”可不容易,不仅对宾客住宿的房间采光、通风、装修等家居的硬件设施有要求,还有语言等方面的软件要求,即每户“奥运人家”必须有一人能用外语熟练交流。

  

(责任编辑:罗昇)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