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燮霞!”此前,估计有不少人难以准确读出这个名字。但是,8月9日上午,北京奥运会开赛第一天,这个名字变得家喻户晓——作为女子举重48公斤级选手,来自广东的陈燮霞举起了中国军团在北京奥运会上的第一金。
天赋超人
1983年出生的陈燮霞,这个在教练眼中天赋超人、吃苦耐劳的女孩子,在父母眼中乐观懂事的“细妹”,来自广州番禺榄核镇大坳村。她从一片甘蔗地和蕉林里一路走出来,走出家乡,走入北京,现在终于走向世界。
1991年暑假前夕,番禺区业余体校到大坳村小学挑选运动员,200多个小学生排成一排在校长的要求下做早操,举重教练黎炳明一眼看中了个子小巧的3年级学生陈燮霞。因为她上下肢体比例好,肩宽、胸、头部都是练举重的标准身材。当时,与陈燮霞同时被选中的还有哥哥陈冠华。
退队窘境
到了体校集训后,陈燮霞在教练眼中“学东西快、肯吃苦,遇到不懂的技术问题就主动请教”。1999年是陈燮霞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当时在广州市练举重的她没有被省队选上,面临着回家种地的窘境。幸运的是陈燮霞被八一举重队看中,理由很简单——农村的孩子能吃苦。穿上军装的陈燮霞练得非常刻苦,但一次违反队规延误了她的前途,一度还面临脱掉军装回家的境地。
强力爆发
2006年,默默无闻的陈燮霞拿到了全国冠军,迎来了举重生涯的首次爆发。2007年,陈燮霞一发不可收拾。亚锦赛,她夺得了第一个亚洲冠军,打破了挺举世界纪录;泰国清迈世锦赛,她一举夺得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冠军。北京奥运会前夕,陈燮霞依靠稳定的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拿到了奥运会入场券,当时,她战胜的是杨炼和王明娟等名将。
日复一日和杠铃打交道,难免觉得枯燥,陈燮霞心态蛮好:“每天不管练得好不好,我都要笑一笑,笑一笑什么都过去了。”□特派记者杨莹辉吴聪伟郭冠辉(本报8月9日北京电)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