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奥运快报评论员 吴向阳
相比拳击来来回回折腾,柔道显然要干净利落得多。4分钟,胜负立判。盼了一天,一不小心去趟洗手间,回来电视里播的可能就不是榻榻米,而是床垫广告了。
用半边屁股坐在沙发上,身体前倾,荧屏里冼东妹整理腰带的时候,才发现沙发扶手上被抓得尽是指印。
手脚发僵,紧张得喘不匀气。可千里之外的冼东妹赢得波澜不兴。没怎么回过味来,预想的高潮也不见踪影,这金牌就归咱了。愣了半晌,想想也是,在柔道的起源地日本的语言中,柔道就是“柔之道”,也就是“温柔的方式”。胜利不一定非要把对方击倒,“温柔的方式”与不战而屈人之兵——东方的智慧多少有些一脉相承。
我们总说,游弋在人生轨迹上空的,是命运。站在冠军领奖台上的冼东妹仍旧是满脸的质朴,和4年前没什么两样。从雅典到北京,时空的重叠让人生出轮回的错觉。但人生是矢量的延展,而不是封闭的循环,冼东妹的诠释让人心存疑惑:一切的荣耀对于这个倔强的广东妹子来说,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强者安排的命运?
对于人生的旅程,我们总有自己思维的惯性。奥运夺冠,功成身退,嫁作人妇,喜得千金……显然,在传统价值观里,这样的人生步骤只能用完美来形容。雅典后的洗东妹的生活就是沿着这样一条完美的轨迹运行。然而,强者之所以是强者,最大的特点就是与众不同,就像电视里总是唠叨的那一句“不走寻常路”!
2007年,已为人母的冼东妹选择复出。对于一位比赛时已经33岁高龄的“妈妈级”选手,对于一位功成名就的奥运冠军,再多的荣耀也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复出失败的风险却会让原本的完美变得残缺。站在利益的角度评估,这样的风险大于机遇的举措得不偿失,但世俗的标尺,永远无法丈量人性的美丽。
孩子永远是妈妈心里最柔软的部分。女儿四个月就被强行断奶,这让赛场上总是一脸刚毅的冼东妹眼里愧疚与泪水掺杂。从产后复出到卫冕冠军,我们可以想象冼东妹经历的艰难;我们无法想象的是,一年多只能通过电话与视频“见”到女儿的母亲内心堆积的思念。
在北京,冼东妹对电话那头的女儿说,妈妈要把北京奥运的金牌带给你。妈妈的承诺,温软却坚定。
带着母爱上场,实现了对咿呀学语的女儿的承诺。母亲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往往能迸发出最惊人的力量。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