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跃的乒乓,跳跃的梦想,跳跃的青春,跳跃的泪水,跳跃的笑容……当这些活力四射的元素碰撞在一起的时候,郭跃,这个刚刚过完20岁生日的年轻的鞍山女孩,给了360万鞍山人一个跳跃的激情之夜——昨夜,她用一块金灿灿的奥运金牌,为自己20年的人生写就了一部年轻而厚重的传奇。
一个寓意颇深的名字、一个学习乒乓的决定、一个倔强不服输的性格、一个放弃学业进入省队的决策……筑就了郭跃童年的乒乓之路。
郭家有女“超越一切”
1988年7月17日傍晚,在鞍山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一个女婴成为这个家庭新的成员。她的第一声啼哭,为这个家庭带来更多的欢乐和幸福。她就是20年后,北京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团体冠军成员郭跃。为给女儿取个好听的名子,郭跃一家思前想后。妈妈建议叫郭爽,爸爸建议叫郭跃。在争求了爷爷的意见后,郭跃这个名字被确定了下来。爸爸说,“跃”就是超越一切的意思,很多女孩子的名都爱取“悦”这个字,但“跃”字更偏男性化,希望她的未来步步攀高。
也许是“跃”这个名字注定了郭跃的性格,从小时起,她就显示出超越同龄孩子的反应速度、活泼好动。不过,最初郭跃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郭跃的这一特长。5岁时,郭跃被送到了幼儿园。小郭跃长得虎头虎脑,活泼好动,一头短发,完全就是一个小男孩儿的样子。在幼儿园里,她不喜欢洋娃娃,不喜欢积木之类的玩具,整天抱着塑料水枪,噼噼啪啪一通扫射,有时弹玻璃球,专跟男孩子比试高低。幼儿园老师曾向郭跃父母埋怨道:“你们家这丫头太淘了!”不过,她也发现了郭跃反应敏捷的优点,老师对郭跃的妈妈说,郭跃在做各种活动时灵活性超长,反应奇快,是否应该考虑让郭跃学习一项体育项目。
回到家里,爸爸、妈妈开了家庭会议。由于郭跃的父亲酷爱乒乓球,二人决定让郭跃学打乒乓球。郭跃的父亲说,“毕竟郭跃是女孩儿,乒乓球在室内进行,没有风吹日晒,又非常安全。”郭跃练习乒乓球的另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爸爸是一个乒乓球业余高手,他从小就拎着乒乓球拍打球,从最初的水泥球台、砖头球网,到工厂里标准的球台,打乒乓球有相当的基础,可以帮助郭跃练习。
于是,爸爸就骑着自行车满鞍山城区四处打听,在哪里有教授小孩子练习乒乓球的培训班。一天晚上,他得知鞍山少年宫有乒乓球培训班,就把郭跃带到那里,开始了最初的乒乓球训练。说来也怪,平日淘气得没边儿的郭跃一看到跳动的乒乓球就特别兴奋,打起球来也特别带劲儿,一练一个多小时,满身是汗,可从来都不喊累。培训班一周两堂课,从下午5点30分进行到7点10分。为了能让郭跃有更大的进步,每一堂课,爸爸带领郭跃都会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他先陪郭跃练习半个小时,小试身手。郭跃最开始练习的是直板打法,两个月下来,进步神速,同龄的孩子正手带有一定速度的回球四、五个来回算多了,郭跃却能一口气打上百次。郭跃的天才、努力和父亲的帮带,使郭跃在儿时乒乓球启蒙阶段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爸爸秘制“魔鬼球台”
在少年宫练习了两个多月,爸爸听说鞍山市体校也有乒乓球培训班,为了能让郭跃有更大的提高,爸爸就骑车带着郭跃到市体校,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询问体校是否接收不到6岁的女孩子。当时市体校乒乓球教练白晓冬接待了他。白晓冬说,只要孩子是打球的料,肯定接收,先让孩子练练,得让他心里有数。当郭跃试打的一刹那,带过无数乒乓少年的白晓冬有一种惊艳的感觉:一招一式,动作规范,打球时气势逼人,他没有想到脑袋刚过球台的小郭跃打球会有如此气势。练好了,这不就是冠军的料吗?白晓冬立即拍板,将郭跃留下。
市体校采取的是业余训练方式,每日下午练习一段时间,每天郭跃的爸爸都要到现场观看郭跃的训练情况。她在体校练习两个多月之后,爸爸亲自上阵,在市体校当起了郭跃的陪练。后来,市体校有了规定,孩子在训练时,家长不允许进入训练馆,但是郭跃爸爸是个例外,校方为他办了陪练证,成了郭跃的专职陪练。为了让郭跃有更快的提高,除了在市体校的训练外,郭跃的爸爸在休息日还会带她到他的单位,陪同郭跃打球。
更绝的是,在郭跃简陋的家里,爸爸还为郭跃量身打造了专用训练球台。当时家里空间有限,球台被斜放在屋子中间。这张球台的底座是一张圆桌,面对郭跃的一面球台是与真正乒乓球台尺寸相仿的一块玻璃砖,而面对爸爸一面的是比真正乒乓球台窄许多的熨衣板。为了安全起见,郭跃一面的玻璃砖用胶布封闭了。常年打球的爸爸清楚,乒乓球落在玻璃砖上的弹性与真正的乒乓球桌面相差无几,正好可以锻炼郭跃的判断力,而“不公平”的球台设计就是要提高郭跃的水平。有了这么一个秘密法宝,就像武侠小说中武林秘籍能让人飞速提高武功一样,不知不觉中,郭跃的乒乓功力与日俱增。
适应潮流改变打法
乒乓球看起来好玩,但真要如此“魔鬼”训练却是一般常人难以接受的,更何况郭跃还只是个6岁大的孩子。为了练好一个动作,郭跃的手上经常磨出血泡,有时候也会哭鼻子。这些看在爸爸、妈妈的眼里,也是心如刀割,但为了出成绩、练好本领,只有忍受。说也奇怪,尽管练球枯燥,但郭跃从来没有从嘴里说过累。不过,为了激励孩子,每次苦练之后,家里都要做一些好吃的给郭跃,排骨炖土豆是郭跃最爱的家常菜,也是爸爸对郭跃的奖赏。
超过常人的训练,让郭跃的乒乓球造诣一日千里,在市体校练习了半年之后,她参加了一次铁东区的比赛,按照选手的年纪,比赛被分为三个队伍,她被分在了铁东三队,也就是年龄最小的一组,但就是这个年纪最小的运动员,却不输给年长她三四岁的选手,一路过关斩将。白晓冬说,郭跃就是那种越到大赛越兴奋的球员,不畏强手,是她最大的优点。在市体校练习一年之后,她已经成为当时鞍山同龄孩子中最优秀的运动员,每次比赛都会夺得第一名。
有一次,在钢都小学进行了一场“性别大战”,她的对手是一个比她大三四岁的男孩子,学打乒乓球的时间比郭跃要早得多。打了两局比赛,郭跃被打个0比2。但是她并没有服气,打完两局后,她走到对手面前小声说,“再打一场?”站在一旁的爸爸起初对郭跃的举动并没有在意,但是第三局打起来,他发现郭跃的战术变了,打法变了,她已经学会了在比赛中自我调节,结果她居然赢了那个男孩子!
在郭跃乒乓启蒙的那段时间里,爸爸为了给郭跃更多、更好的建议,他颇为注意国际上流行的乒乓球打法。通过比较他发现,直板选手打法与横板选手相比有缺陷。经过与白晓冬等教练反复研究,在郭跃已经使用直板打法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他们决定让郭跃由直板打法改为横板打法。由于适应速度快,郭跃丝毫没有受到改变打法的影响,在改变打法十几天之后,铁东区恰好举办了一次乒乓球比赛,状态奇佳的郭跃再次夺得了个人单打第一名。
历史抉择上调省队
经历了在鞍山的打磨,郭跃这个小小的乒乓宝玉已经显露了光泽,她需要更精细的雕刻,才能成为真正的珍宝。
1996年,辽宁省进行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调赛,共有1985、1987年龄段两个组别。1988年出生的郭跃只能参加1987年组别,即便如此,在来自全省近70名小选手中,郭跃还是个子最小、年龄最小的球员之一。当时,在省体院乒乓球训练馆里,首次参加如此大规模赛事的郭跃丝毫没有紧张,反而对这里的环境非常好奇,似乎一下子喜欢上了这里,以后就想在这里训练、比赛了。不过,看到比郭跃大许多的孩子们有板有眼训练的模样,郭跃爸爸的心里直犯嘀咕:这些孩子都受到很好的训练,本身又比郭跃大,郭跃能行吗?
比赛时,爸爸帮助郭跃制订了一些战术,场上的郭跃与爸爸用特殊的手势进行沟通。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进行了几天的整个大循环的比赛后,郭跃居然夺得了第一名。比赛中,郭跃的沉稳,打球咄咄逼人的气势,赛场里不停地叫喊都表现出了超越他人、超越年龄的成熟。得到省调赛第一名,让郭跃变得更为自信。比赛后的次日,郭跃家里接到通知,省体校集训队挑中了郭跃,希望她能在第二天到沈阳报到,参加为期40天的集训。
一个通知打破了家里原有的平静,郭跃能在全省众多乒乓球小选手中脱颖而出,成为为数不多能进入省体校打球的球员之一,说明她是个有天赋的球员,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同时又是不得不尽快做出的重大决定。尽管郭跃球打得好,家里为了让她打球,付出了超过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但真要是去省里集训,就意味着她将放弃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成长的道路,不能继续学业,而是走专业的打球之路。当时,郭跃在新华街小学读一年级,成绩优异。作为老工程师的郭跃的爷爷初衷也并不希望孙女打球,而是正常的求学。不过,听说有机会能到沈阳打球,小郭跃当时却是乐得直蹦高。爸爸、妈妈想的更多的却是小郭跃生活上还不能完全照顾自己,但让女儿继续深造她热爱的乒乓球运动念头最终却占了上风。就是这个决策,最终让郭跃得以在省队继续圆她的乒乒球梦想。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