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第一天,举重项目为中国代表团赢得首枚金牌。这10天来,国际举联主席塔马斯·阿让红光满面,笑容不断。大力士的出色表现,主办国的完美呈现,观众的热情助威,让他对举重项目的发展充满信心。
梦幻中国队
谈到中国举重时,阿让跷起大拇指,连叹“不可思议”。
他认为,在中国,举重人才的培养有一个很完善的体系:从学校开始选拔苗子,有体校的栽培,还有广泛的竞赛机制。
当阿让给中国代表团颁发出第一枚金牌时,他感到无比自豪,“这枚女子48公斤级金牌,我早就料到,一定会被陈摘走。”阿让说。
有人质疑,举重比赛被中国队垄断,是否会影响该项目的普及。比如刘春红在女子69公斤级比赛中,在总成绩上领先第二名俄罗斯选手31公斤之多。对此,阿让打了一个比方,“这几天,我看了男子游泳比赛,其他队伍同美国队的差距用不着我多说。任何一项运动,都有天才运动员,举重也一样。我只能说,刘春红准备得很充分,所以她获得了金牌。”
阿让认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在中国举重队的刺激下,其他各国选手一定会奋起直追,备战更全面,比赛更激烈。
理解举重美
1896年,当举重项目第一次进入奥运大家庭时,只有6个国家派选手参加。发展到今天,已经有来自88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加。对于举重在世界各地的广泛普及,阿让持乐观态度。
别以为这只是少数大力士才能练习的项目。阿让介绍说,其实,举重是各个体育项目的基础训练手段。在篮球、冰球、垒球等运动中,杠铃训练成为身体素质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尤其是北京奥运会,无论有没有中国选手参赛,北航举重馆场场爆满,令阿让印象深刻。“现场热烈的助威声,不仅献给中国运动员,观众们还屡屡为坚持到底的国外选手报以掌声。这是最热闹的一届奥运会。”他指出。
“我练举重时,是上世纪70年代。那时候,观众对举重的认知很浅薄。如今,举重比赛的规则更易让人理解。我很高兴,中国的观众能理解举重之美。”
比赛很“干净”
从2000年当选国际举联主席至今,最令阿让自豪的是,这是一届干净的奥运会举重比赛。
目前为止,在举重赛场,尚未发现一例禁药事件。阿让介绍,从今年1月1日到7月15日之间,国际举联就花了65万美元,在103个国家对1260名运动员进行了兴奋剂检测。“这是为了确保奥运举重赛场公平公正。”
正因为如此,阿让每场比赛都来观战,并为获奖运动员颁奖。在后场等待时,他总是面带微笑,挺直腰杆,同技术代表一起,夸赞运动员的表现。明天,阿让将脱去这身蓝色官员服,宣布奥运举重比赛圆满结束。他逢人便说,“这是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举重比赛。”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