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搜狐奥运
lenovo搜狐奥运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中国军团 > 乒乓球 > 乒乓球动态 > 中国乒乓球男团夺金 > 08乒球男团夺金动态

奥运会男乒团体决赛续写国球辉煌 终于登上塔尖

  8月18日晚,由王皓、王励勤和马琳三人组成的中国男队在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团体决赛中,干净利落地以3∶0战胜德国队夺得了冠军。此前一天,中国女队夺得奥运会历史上首块乒乓球团体金牌。他们续写了国球的辉煌。

  “乒乓球能成为国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少皆宜,只要有个台子、乒乓球和拍子就能开打,普及容易。

”辽宁省体育局奥运办副主任王冬说。

  在中国,从繁华的都市,到偏远的山村;从高楼旁的社区,到泥泞的黄土场,随处可见乒乓球台,以及在球台前挥拍的老老少少。

  这是一座有着稳定结构的金字塔,站在塔尖的奥运冠军,如果俯首下望,看到的是一个庞大无比的塔座。

  “可要从塔底爬到塔尖,非常非常难,没有几个人能做到。”王冬说。

  世界排名第一的王皓和排名第二的马琳,是爬到塔尖的少数中的少数。追寻他们的成长经历,“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诗句蕴含的真理颠簸不扑。

  艰难起步

  “这个过程非常艰苦,虽然结果让人快乐。”马琳的母亲夏静茹,回忆起过去十几年的经历,不由得感叹:“太不容易了。”

  当年,在区幼儿园运动会上,沈阳市沈河区业余体校的教练杨沈立相中了马琳,这个6岁的娃娃还不会打乒乓球,可“长得挺帅,跑得很快,虎头虎脑,非常有力量”。

  当时,马辉、夏静茹夫妇对乒乓球一窍不通,连怎么算赢分都不清楚,他们希望孩子能按部就班地学习,然后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杨沈立“三顾茅庐”,才说服马琳的父母,让他们抱着让孩子锻炼身体的想法,同意马琳继续接受乒乓球训练。

  王皓开始他的乒乓球生涯,和马琳相似。当年,吉林省乒乓球队教练张钧林,为了发掘好苗子,经常在周末骑车去长春市青少年宫,看孩子们打球,在几十个5~10岁的孩子中,他发现了王皓。

  那个时候,小球员们的训练条件非常差。马琳的训练场地就在学校的一个仓库里,6张球台,一排双人床,床底下堆着煤球和各种生活用品。没有卫生间;窗户没有玻璃,只能用塑料布蒙着;没有暖气,冬天需要生炉子取暖,提一桶水放在屋子里,第二天就能冻成坚硬的冰,小孩子们常常要带着手套练球。

  王皓的训练条件也差不多,在跟着张钧林练球的两年里,每天晚上由父亲骑着自行车带着他,花四十多分钟赶到省体校,“风雪无阻”。

  成长在不同地方的两个孩子,却表现出了相同的拼搏精神。而这些,正符合中国基层乒乓球教练选拔人才的条件——田径基础好、爆发力强、协调性好、头脑聪明,而且能吃苦。

  马琳会在大年三十缠着教练练球,“一般的孩子一天练上4个小时,他练六七个小时”。晚上八九点钟回到家,还要做徒手训练,比如仰卧起坐和俯卧撑,累了再睡觉。

  马琳的争强好胜给父母和教练留下很深的印象。一次队内比赛,马琳和对手打成1∶1后,在第三局中以19∶15领先,后来被对手连追4分,打成平局,马琳急得哭了起来,边打边哭,最终败下阵来。

  父亲马辉狠狠批评了马琳一顿,他告诉孩子,“作为运动员,你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垮。男子汉不能轻易掉眼泪。”

  这句话据说让马琳在多年后一直印象深刻。

  王皓小小年纪也显示了自己的天赋,启蒙教练薛瑞昆说他“球感非常好,训练很刻苦”,同一个队里的8个孩子,水平差异较大,王皓都能与他们练到一块去,还能指点水平低的队友怎么打球。

  “万里挑一”

  崔岩如今是吉林大学世界经济专业二年级的博士生,他从小学二年级开始练球,曾与王皓同在张均林门下训练了半年。他很佩服儿时的球友。

  “他打得很好,天赋特高,每次比赛,王皓基本是前三名。”崔岩说。

  而他则在初中三年级,从乒乓球领域退了出来。现在,他觉得自己的放弃很明智,“如果把乒乓球作为专业发展,太难了。因为打的人太多,竞争太残酷,风险太大,坚持不了。”

  据了解,儿时与王皓共同训练的小队友,大部分都激流勇退,到了初中阶段就不打球了,选择了相对保险的学习。

  “王浩这一届的男选手,能上奥运会的也就3人,就把一大批人给压下去了。”崔岩说,“如果我继续打,又成不了世界冠军,今后就不知道做什么工作了,转行会很难。”

  在中国,出一个乒乓球的世界冠军到底有多难?

  “实在太难了,何止是万里挑一啊。”张钧林回忆,吉林省乒乓球队1958年建队,50年里只出过两位世界冠军,一位是曾担任过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的许绍发,另一位就是王皓。

  而在这两个人脱颖而出的背后,不知道有多少运动员被淘汰。

  1990年3月,王皓在长春市青少年宫学习乒乓球,同一批的30多个孩子里,包括王皓在内只有两人进入省队。

  1992年,此时的王皓正读小学二年级,在青少年宫里已难觅对手。1993年8月,他被校长特批进入省运动学校。

  这所体校承担着为省队输送人才的重任。教练们通常会在参加省级比赛的几百名运动员中,选择8名选手进入学校,在一个月的训练后淘汰其中表现较差者,剩下的选手再经过一年的集训,如果能打进全省比赛的前4名,就可以留下。

  薛瑞昆在长春市体育运动学校做了5年的教练,他发现,能坚持打满5年的,也就五六个人。

  “在关键时刻,如果冲不上去就会被淘汰。”这也是夏静茹的体会,这种关键时刻,就包括各种重要的比赛,和进入更高一级专业队的机会。

  她常常以此来激励孩子:“咱们没有钱,没有权,也不会打球,需要你多练多学,刻苦一点,才能成才。”

  事情并不总是如人所愿。尽管马琳10岁就进入了辽宁省体校,可3年之后,马琳还没有获得进入省专业队的机会。

  “孩子已经13岁了,如果再耽误一年,就废了。”马辉、夏静茹夫妇俩特别着急,多次找教练谈,都没有结果。

  当时的中国乒乓球男队正处于低谷,欧洲选手的横拍弧圈球打法一统江山,而马琳练就的传统的直板快攻打法被认为已经过时了。

  幸运的是,在一次全国性比赛中,马琳凭借出色的表现被广东队看中,广东队给马琳父母来了一封信,希望把孩子送到广东队。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前程,并不忍心让小孩远离父母的马辉、夏静茹夫妇无奈之下接受了广东队的邀请,和对方签下了10年合同,并把马琳的户口也迁了过去。

  在辽宁省受到冷落的马琳在广东队只待了大约1个月。1994年1月6日,被国家乒乓球队二队选中。此前,在河北保定举行的全国青少年乒乓球比赛中,14岁的马琳夺得男子单打冠军,引起了国家男队主教练蔡振华的注意。

  马琳要进入国家二队,还得通过比赛:他与那些同样希望进入国家队二队的选手们一样,得接受国家队二队排名在最后3名的球员的挑战,通过两场比赛能进入前两名的选手才能进入国家队二队。马琳分别以第一名和第二名的成绩顺利通过了这次选拔。陪同孩子一起来到北京的夏静茹当时住在地下室,听到了孩子带回的好消息。

  “让孩子选择这一行,不知是对是错。”夏静茹说,后来看到孩子出了成绩,才感觉“对了”。

  过了“生死战”,才有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马琳进入国家队后,他的父母每月给儿子寄300元作为生活费,但马琳从不乱花,而是攒起来请队友吃饭。夏静茹知道此事后问儿子为什么这样做?马琳说:“妈,我刚到国家队,水平比别人差,如果不抓紧练,什么时候能赶上人家啊?我请队友吃饭,是求他们在业余时间陪我练球。”

  请队友吃饭时,马琳很少动筷,而让别人多吃,马琳说,这样就可以多请队友吃几顿,多陪自己打几场球。

  在国家队中,马琳的训练量是最大的,甚至一些年轻力壮的青年选手,都无法适应马琳的节奏与强度。马琳一心扑在训练和比赛上,有人请他做广告,必经国家队同意他才点头。现在马琳有几套房产,但基本是取得成绩后有关方面的奖励所得。在个人理财领域,心无旁骛的马琳是个“门外汉”。

  2000年10月男子世界杯上,当时世界排名第7位的马琳,为自己争了一口气,夺得了世界冠军。拿到冠军的那一刻,马琳举臂跪地,泪流满面。

  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备战进入冲刺阶段。中国队三对男双:孔令辉/王皓,王励勤/阎森,马琳/陈?,为两张奥运门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教练组首先确定了孔令辉/王皓的参赛资格。

  以何种方式决定另两对选手的命运,直至最后一刻,仍然是个谜。

  马琳依然清晰记得那晚的情景:晚上9时多,他和陈王已在宾馆的房间里紧张地呆着。蔡振华突然把队员们叫到了一起,问他们同不同意打一场生死战。“不打的话,选择权就在教练和领导的手中;如果打的话,你们两对谁胜出,谁就参加奥运会双打比赛。”

  4名选手都没犹豫,是生是死,他们留给自己来决定。

  训练局乒乓球馆中的“生死战”不曾有一家媒体见证,也没有任何影像资料。然而从马琳的回忆中,仍然可以嗅到“血腥”的气息。

  那天,偌大场地内没有任何观众,到场的仅仅是两对参赛选手,由蔡振华出任裁判,刘国梁翻记分牌,空荡荡的训练馆中空气几乎凝固,这明明不是奥运会,但是比奥运会更残酷。

  马琳最终赢下了比赛,他说,“如果要找一句话形容我当时的心情,只能是从地狱到天堂!”

  “如果没有这个目标,我还坚持什么呢?”

  2008年年初,寒流席卷中国南部省份,深圳龙岗的体育馆内寒气逼人。然而举目一望,十几张球台,唯有马琳一人赤膊上阵,与主帅刘国梁对练接发球—绿色的胶皮地板上汗水斑斑点点,洒满马琳的脚边。

  “我还想要那块男单金牌,这是我的目标。”训练后,擦去额头上的汗水,马琳语出惊人,“我觉得奥运会就是一个目标,很多人都说,我们3个人距离奥运会很遥远,何况夺冠呢?但是因为遥远,就放弃吗?我这么多年了,经历了那么多事,就为这个目标,如果没有这个目标,我还坚持什么呢?”

  而这几年,王皓所经历的坎坷,在他的父亲王忠全看来,是少年得志后的成长道路上非常有益的经验。

  2004年,在奥运会前的队内竞争中,王皓的心态调整得非常好,几乎是超水平发挥,为他获得了一张奥运会的入场券。在奥运会上,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王皓一路闯进决赛,甚至连两个非常难对付的对手——庄智渊和王励勤,都赢了下来。本来只是充当“清道夫”的他,一转眼成了中国队最后的希望。

  他曾一度距离奥运会冠军那么近。可球场上,韩国选手柳承敏的“血性”,远远超出他的想象,他输在了一口“气”上。

  这次失败,使王皓经历了人生最迅速而难忘的一次成长。

  2006赛季,王皓离开了一直效力的八一队,身披鲁能队战袍,征战超级联赛。在中国乒乓球职业化程度最高、运作最规范的俱乐部打球,王皓说,自己就是冲着“压力”而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

  刘国梁曾这样评价王皓:“这几年,王皓度过了运动员生涯中最困难的一个阶段,他又重新找回了自信和灵感,赢得了信任,证明了自己。”

  今天,中国男队夺冠的消息传到长春,王皓的父亲王忠全说:“拿到团体金牌只是一个开始,我希望这块金牌能够让王皓放下压力,全力迎接男单的比赛。”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张小平摘中国第51金

视频集锦更多>>

  • ·中国女乒张怡宁/郭跃做客
  • ·中国女子链球铜牌 张文秀
  • ·蹦床美女帅哥何雯娜陆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