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奥运报道团北京报道 记者王伟宏
即便是在昨日之前,也没有人奢望邹凯能为中国体操队夺得中国奥运史上的这枚单杠金牌。不过,这位已经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得了两枚金牌的小伙子,却在暗自攒着力量。由于预赛成绩并不是最好,邹凯昨晚第三个出场,他可以说是超水平发挥,空抛动作又高又飘,规格很高,A分达到了7.2,下法只是微微地动了一小步。
拿到这枚金牌之后,邹凯已经在本届奥运会上夺得了3枚金牌,追平了李宁在1984年奥运会上的金牌记录。而且,邹凯这枚金牌,也是中国体操队在奥运单杠赛场上夺得的第一枚金牌,这不仅为中国体操在北京奥运会上完美收官,而且还让中国体操男队完成了最后一个项目的争夺。至此,中国体操男队已经获得了奥运会男子体操所有项目的金牌。
◎花 絮
要为灾区捐钱
拿到金牌是荣耀,不过来自四川的邹凯惦念更多的是家乡的受灾乡亲。“奥运会后,我肯定会去灾区看看,那是我的家乡。”这个计划在他的心头放了很久,“我夺冠了,更要给灾区捐钱,我回去后会好好计划一下,多捐些钱。”
昨日的体操馆又一次上演了“中国日”,来自四川的邹凯在单杠比赛中夺得了个人第三枚金牌,从而成为中国体操队的多金王,20岁的他甚至将成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金牌最多的选手。
对于这个荣耀,邹凯害羞地笑了,“其实没有想过会拿到3枚金牌。因为只要德国选手动作成功,我就没有机会了,不过他失败了。”邹凯的惊险夺冠体现了他的实力,“其实,今天的那套动作难度很高,我也从来没有在体操比赛中做过。”
相比自由操的惊险夺冠,邹凯更看重的是单杠的冠军。“我觉得单杠比赛我还是完全靠的实力。”当然,对于男团的那块金牌,邹凯最为珍惜,“就是这一枚金牌让我找到了冠军的感觉。”
不少人把邹凯看作中国体操未来的领军人物。对此,邹凯却摇摇手说,“我没有想过要成为领军人物,因为我还是一个单项运动员,我还需要练习其他项目让自己更成熟。”
结束了奥运会比赛,邹凯却还不能放松,减肥依然是他的工作。“我接下来还是要减肥,这是关系到身材的问题。”邹凯说着笑了起来。“其实,我很想高歌一曲,呵呵,我是‘麦霸’嘛!”他又做了个鬼脸。
◎幕 后
为自由操和单杠而生
邹凯我不是黑马
从男子自由操到单杠,20岁的四川小将邹凯用奥运会金牌证明了自己,也让中国体操多年来的两个弱项一夜之间变得不再软弱。而在赛前,几乎很少有人表示对邹凯的这两个金牌抱有奢望。不过,更令人意外的是,邹凯用坚定的语气说:“我不是黑马。”
北京奥运会之前,很少有人能对邹凯产生注意。不过,这位来自四川的小伙子,从入选国家队的那天起,就已经注定了将要走上一跳可能到达两个极端的艰险之路——— 要么一直默默无闻,要么就一鸣惊人。因为,国家队之所以要引进他,就是看中了他在自由操和单杠两个项目上的潜力。看中邹凯的白远韶教练果真没有走眼。到了国家队之后,邹凯很快便融入到全队的节奏和气氛之中,而且以刻苦而闻名。
昨日赛后,白远韶教练用了四个字来概括邹凯的国家队训练之路:天道酬勤。白远韶说,邹凯训练的刻苦并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的,他自己都曾多次被邹凯感动过。“邹凯跟其他的四川人一样,有着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白远韶说。
“我并不认为这是个偶然。我花了太多的时间在单杠项目上,因为这是中国队最弱的一个项目。今天我用的是自己能做出来的最难的动作,也是我第一次在比赛中使用这个动作。说实话,我非常紧张,因为此前我的发挥都不是很稳定。我要感谢我的教练,他给我准备了一套高难度动作;我还要感谢我的师哥们,他们给了我经验。”虽然已经是可以比肩李宁,且已经成为中国体操队现在炙手可热的焦点人物,但邹凯说起话来,依旧像个纯真的孩子……
◎谈 兵
高健:邹凯绝非意外
不少人认为,邹凯在自由操和单杠项目上的两枚金牌都是意外之喜,特别是昨晚的单杠项目。不过,体操中心主任高健昨晚在赛后否认了这种说法。
“邹凯这两枚金牌都不是出乎意料。世锦赛邹凯的自由操资格赛就是排名第一,只是决赛时因为落地出现失误,没能拿到奖牌,之后我们就暗中打造这套动作。单杠我们资格赛准备的是A分7.0的动作,但决赛是上了A分7.2的,当前空翻转体360抓杠成功后,这枚金牌就很有希望了。”昨晚,高健在谈到对邹凯夺金的看法时这样说。
同时,对于中国体操队的大丰收,高健也是喜不自胜:“4年前在雅典我们没有很好地完成比赛,也辜负了广大人民的期待。现在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让人欣慰。我们要感谢所有一直给予我们支持的观众和中国人民。我想我们的金牌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家 访
邹妈妈渴望见到儿子
“金牌是拿到了,我好久才看得到他哦?”比赛结束之后,邹妈妈朱世群关心的不是金牌,是自己的娃娃邹凯。她说,她已有6个月没看到自己的娃娃了。
说起自己的儿子又拿到一块创历史的金牌,邹妈妈并没有特别的兴奋,用一口四川话说:“高兴!高兴!但是说实话,没得第一次拿金牌高兴。”“邹凯说最喜欢你做的青椒肉丝,你好久弄给他吃呢?”邹妈妈说:“就是,他从小到大就是喜欢我弄的青椒肉丝。我6个月都没看到他了,等他放假了就弄给他吃!”说到这里,见子心切地邹妈妈对记者说:“能不能从上面带下去嘛?哪怕是见一面?”后来得知不行之后,邹妈妈非常郁闷。的确,儿子就在面前,自己却不能靠近,当妈妈的怎能不着急呢?
提起儿子创造了中国体育的历史,邹妈妈说:“邹凯能拿三块金牌,给我们四川人争了气!”这时候,记者反问她:“都6个月没见了啊?”谁料邹妈妈不以为然地回答说:“6个月都是短的了,有些时候一年多都不得回来。我们这次来,他也不晓得。但是,我们就是想来看他一下,晓得好久才看得到他哦?”
全国奥运媒体联盟 记者陈甘露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