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22日奥运专电 题:小鹰初试翱翔--记中国参加奥运会小轮车项目第一人马丽芸
新华社记者辛俭强 钱荣
年仅20岁的广东姑娘马丽芸是幸运的:能在自己的祖国参加奥运会;所参加的小轮车赛又首次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她又是唯一一名代表中国参加该项目比赛的运动员。
速降-腾空-飞跃-冲刺。每一次上场,马丽芸都全力拼搏,成绩也一轮比一轮提高。但毕竟还是技不如人,20日的排位赛,总共16名参赛选手,她排名最后;22日的半决赛后,她被挡在了决赛大门之外。马丽芸就这样结束了她的首次奥运之旅,不很辉煌,但终生难忘。
“能成为第一个参加小轮车奥运会比赛的中国人,我很开心,也很荣幸!”马丽芸赛后对记者说,“我感觉自己今天发挥得已经很好了。”
谈到和其他国外高水平选手的差距,马丽芸说:“还是差在技术吧,我们还有很多方面要向他们学习。”
虽没拿到任何奖牌,但马丽芸依然受到了明星般的追捧。场地工作人员、志愿者都不愿错过和小轮车奥运史上中国第一人亲密接触的机会,“谢谢,合个影吧!”,“谢谢,给签个名吧!”炙热的阳光下,被重重包围的马丽芸即要笑脸和一个又一个的人合影,手里还不能停歇地在一个又一个递上来的邮折上签名。
外国记者也对马丽芸充满好奇。一家美国电视台冲了上来。
问题很简单:“你以前是干什么的?”
“以前是练400米短跑的,转小轮车项目已经3年半了。”
“骑小轮车危险吗?”
“很危险的运动,但是每一项运动有存在着危险性。”
“对小轮车有什么感觉?”
“这个运动能让我有飞翔起来的感觉。它同时也让我变得更加坚强,摔倒了,你还要自己爬起来。”
近几年在国外的训练和参赛,让马丽芸对外国媒体应付自如,流畅的英语对答更是毫无障碍。
“好玩,很阳光的一个项目。要把这项运动看成是享受的运动,去感觉它的乐趣,这是最重要的。这也是这项运动的精髓。”小轮车运动已经让马丽芸乐在其中。
在国内练小轮车的人确实太少了,马丽芸有时候感觉确实很“痛苦”。她说:“这次来参加奥运会,只有我和我的教练。就感觉自己是一个人,有些事情还得自己考虑,比如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必须自己想办法去克服。”
“这次短暂的时间有一点害怕。那是一个人在房间里的时候,要是在赛场上就不怕了,上了赛场我就感觉非常兴奋。”
马丽芸为了她所热爱的小轮车付出了很多。为了备战北京奥运会,父母已两年没有看见女儿了。马丽芸告诉记者说:“20号比赛完我给我妈打了电话,我妈说她紧张得两天没睡好觉。”父亲马益勤在电视上看到女儿比赛,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流出了高兴的泪花。
“从竞技体育来讲,马丽芸还是年轻运动员,但是她在这个项目里,在国内还是比较成熟的,她拿过亚洲锦标赛冠军,全国锦标赛冠军,她的路还长,还有很大潜力,”马丽芸的教练路金鉴说:“从实力上来讲,我们和世界先进国家比还有差距,这次我们作为锻炼队伍,打基础,预计再有两三年,马丽芸可以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