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22日奥运专电(记者郝薇薇 李鹏翔)北京奥运会艺术体操个人全能资格赛22日结束,卡纳耶娃、卡普拉诺娃、别索诺娃、茹科娃、尤苏波娃、加拉耶娃……“娃娃”们成了赛场上的绝对明星。如果“追根溯源”就会发现,她们都来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
苏联有着非常深厚的艺术体操传统,1948年就举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艺术体操比赛。也许是汲取了《天鹅湖》的营养,也许是历经过严寒的锤炼,在艺术和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体操中,这片土地上长大的姑娘始终是操毯上的宠儿。自1984年艺术体操首次进入奥运大家庭以来,个人全能6届冠军,苏联(俄罗斯)以及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选手就占了5位;而自1996年集体全能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以来,3块金牌,俄罗斯就拿了2块。
上世纪九十年代,苏联艺体“娃娃”们开始各为其主,征战赛场,但她们都从统一的“母体”继承了苏联艺体学派的优良传统:追逐极限技巧与完美艺术的结合。卡纳耶娃、卡普拉诺娃来自俄罗斯,别索诺娃代表乌克兰,白俄罗斯的茹科娃和阿塞拜疆的吉马托娃更是生在俄罗斯,长在俄罗斯,只是后来更改了国籍,为这两个国家比赛,而哈萨克斯坦姑娘尤苏波娃还是俄罗斯队主教练维纳的学生。
但是,正如新科世锦赛冠军乌克兰人别索诺娃所言,虽然“娃娃”们都是继承了苏联艺体学派的传统,但“分家”后却是各有发展。“俄罗斯姑娘追求难度更高的动作,而我们更倾向把音乐和表演结合起来,讲述一个美妙的故事打动观众”。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