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搜狐奥运
lenovo搜狐奥运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中国军团 > 拳击 > 08中国拳击动态 > 邹市明2008奥运拳击夺冠 > 08邹市明夺金动态

邹市明:从小爱体育不爱念书 后天努力造就冠军

  本报记者 刘鸿 摄影报道

  邹市明出生在父母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绥阳县风华镇五三一军工厂,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这家大型军工企业,无论是家属楼还是厂房,都已十分陈旧,去年8月,该厂整体迁移贵阳。

  8月19日,记者在风华镇五三一军工厂看到,人去楼空的厂区,往日的繁华景象不再,破旧的房屋,宁静的小巷,以及锈迹斑斑的铁门,勾勒出一幅苍凉的画卷。

  厂里还有约40位退休老职工没有迁离,他们将在这里颐养天年。

  赵福明、葛材林、梁异廷等留守老人说,残留的厂区已整体移交绥阳县政府,今后如何开发,尚不得而知,但至少现在还没有动静。但他们这些退休职工更愿这样的宁静生活不被破坏,希望工厂保持原初的模样,见证他们曾在这里挥洒的青春与热血,伴着美好的回忆,走向天堂。

  在厂区的道路上,记者意外地看到了一辆正在行驶的“老解放”(又名“老乌鸦”)货车。

  风行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解放”,如今在别处早已难觅踪影。这意外的发现一下让人勾起对往日生活的回忆。

  赵福明老人说,以前的产品质量好,经久耐用。他说,为了确保安全,这辆“老解放”不能到正规公路上行驶,只在厂区转运生活垃圾。

  几位老人特别热心,引领记者去看邹市明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和念书的学校。

  梁异廷老人说,邹家在厂里先后有两个住址,最初居住在厂幼儿院边上楼房的三楼,不足30平方米的房屋只相当于单身职工宿舍,邹市明出生后,屋子太拥挤,实在容不下三口之家,之后,邹家迁至厂里真正意义上的家属楼——六栋405室,不过,居住面积也不是很大,约40平方米。

  记者看到,两处房屋都空着,无人居住,由于房门紧锁,只能站在门外想象着当时年幼的邹市明在这里蹦跳着进进出出的场景。

  站在幼儿院楼房屋上俯瞰邹市明曾经上过的幼儿院,院内已长满荒草。工厂2006年开始搬迁的时候,幼儿院就已经废弃。院门紧锁且已生锈,在院门铁栏与边上楼房墙壁上的铁钉之间,一根晾衣绳分系两端,留守的退休职工在此晾晒衣物和棉被。

  来到邹市明曾经念书的风华子校,这里已被绥阳县的一所私立中学租用。赵福明老人说,邹市明曾经在这里念完了小学,但中学未及毕业,便去追逐他的体育梦了。

  假日里的校园一片安静,记者来到邹市明曾经念书的教室,桌椅还在,但横七竖八,显得十分凌乱。看门人说,校舍租用者正在清理教室,准备粉刷一新。

  在空旷的大操场上,记者碰到了一位名叫夏和春的少年,他是五三一厂附近的农家子弟,得知记者在寻访邹市明生活和学习过的地方,他显得特别热情,言语中透出的满是对邹市明的崇拜。他说,雅典奥运会后,邹市明荣归故里,人们夹道欢迎绵延数公里的场景令他记忆犹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使他和同学们深受鼓舞。

  绥阳县体育运动中心主任杨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诗乡绥阳一直为出了邹市明这样一位拳击奇才感到骄傲。

  据了解,本次奥运会,县政府原定组成一个60人的“家乡观战团”到北京为邹市明助威,但门票太难买,使得计划流产。之后,县委、县政府领导又准备和邹市明父母一起在“后方”通过电视观看邹市明比赛,但电话联系后,邹建国夫妇因感觉压力过大而婉言谢绝。

  小时候,就爱体育不爱念书

  熟悉邹市明的人都说,邹市明小时候不爱学习,偏爱体育。

  葛材林老人说,邹市明的父亲邹建国也是一个体育爱好者,特别喜欢打篮球。受其影响,邹市明上学时对篮球和足球产生了浓厚兴趣。那时候,厂里的球场上,经常看到父子俩的身影。

  葛材林说,小时候,邹市明对学习一点兴趣没有,但只要喊他去打球或踢球,他劲头比谁都足。“感觉这孩子特好动,就没平平稳稳的走过路,在路上总是蹦蹦跳跳,一晃三摇。”

  葛材林老人不仅言语幽默,其肢体语言也很丰富,让人忍俊不禁。一时兴起,他甚至学起了邹市明当时走路的模样,让记者想起了“老顽童”周伯通。

  事实上,在五三一厂搬迁之前,邹市明家的邻居大多已迁至遵义航天社区。记者来到该社区采访,老邻居们都说,邹市明小时候顽皮好动,不爱读书,学习成绩一团糟。

  不过,他们认为,在邹市明的身上很典型地应验了这句话:行行出状元。邹市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因此照样能功成名就。

  老邻居们说,邹市明的成功也给天下望子成龙的父母提了个醒: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子女,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因势利导。

  改名的故事

  邹市明,乳名小宝,小时候的名字原本叫邹松。

  邹市明母亲的同事饶阿姨向记者透露,之所以改名,是因为那时候小宝的学习情况太让妈妈宋永慧伤心了。

  饶阿姨说,作为独生子,小宝自然从小被视为掌上明珠。妈妈宋永慧甚至一度把他妆扮成女孩来疼爱。

  即便成绩不好,爸爸妈妈再生气也不会轻易打骂孩子。

  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父母煞费苦心。在百般开导、说服教育都不凑效的情况下,母亲宋永慧甚至向一位“算命先生”求教。

  “先生”认为,小宝的学名“邹松”的“松”字不好。“松”,就是“松懈”,而松懈,就是读书就不专心,学习成绩自然上不去。最后,“先生”建议把小宝的书名改为“邹市明”。

  饶阿姨说,迷信当然不可信。事实上,改名后,小宝的成绩照样没提高。厌学的他中学没有毕业就提出去武术学校练武。

  他的妈妈失望之下还是顺了孩子的意。没想到,歪打正着,儿子从此踏上了体育之路,取得了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

  饶阿姨开玩笑说,现在看来,改名改变了邹市明的命运,“算命先生”还是有功劳的,他取的这名字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叫响了。

  拳台上的猛将

  生活中的“和事佬”

  邹市明是遵义体校走出去的拳手。他在体校的同学柏兴华、李晓东告诉记者,邹市明在拳台上骁勇善战,但在生活中,他却是一个十足的“和事佬”,温文尔雅,从不惹事生非。这也是记者采访邹市明的老邻居时大家普遍的共识。

  葛材林老人回忆说,“那时候在厂里,小伙伴之间发生冲突,他从不参战,而是劝双方和解。”

  柏兴华和李晓东说,在上体校的时候,由于年轻气盛,同学们偶尔会在出去玩时与他人发生矛盾并动起拳脚,但邹市明都是劝说,不会加入这种无聊的打斗。

  李晓东说,相识相知这么多年,他只看到邹市明在生活中有过一次动粗,而动粗的对象就是他。

  在进遵义体校之前,他和邹市明以及柏兴华同在遵义一家武校习武。李晓东说,刚进武校不久,相互都不怎么熟,一次,他拿错了邹市明的饭盒,而且吃完之后洗都没洗就扔在桌子上。邹市明质问他后,他不理不睬,邹市明气极之下只是稍微用力推了他一把,便没有进一步的动作。之后,两人非但没成仇敌,反成了好朋友。

  李晓东说,生活中的邹市明处处体现了一种“和为贵”的忍让精神,而难得的是,这并不影响他在拳台的发挥。拳台上,他该出手时就出手,一路走来,所向披靡。

  为人厚道

  柏兴华说,邹市明为人厚道,不因成名而改变。有两件事情,让他特别感动。

  他说,和邹市明一同从遵义体校被选入贵州省体工队后,邹市明拳技不断提高,在各种赛事中频频获奖,逐渐崭露头角。而他则始终原地踏步。为此,他变得灰心丧气,细心的邹市明看在眼里,总在训练结束的时候和他谈心,耐心的劝他不要懈气,不要轻易放弃。

  2001年,感觉在拳坛打拼前途缈茫,柏兴华决定离开体工队,去开辟属于自己的人生天地。他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形,邹市明送他到车站,依依不舍,执手相望,邹市明眼里竟含着泪花。

  往后的日子,邹市明越战越勇,一跃成为中国拳坛耀眼夺目的星星。身份变了,然而,他对朋友的感情不变。柏兴华说,2003年5月,他准备结婚时,打电话给邹市明。

  此时,邹市明正在北京急训,表示无法前来参加婚礼。

  柏兴华说,他没有想到,婚礼的前夜,邹市明竟意外地出现在他面前。惊喜、感动之余,两位好友紧紧抱在一起。

  这时候柏兴华才知道,在和他通完话后,急训因故放假,邹市明遂乘飞机马不停蹄地从北京飞回贵阳,再转车赶到遵义参加他的婚礼。柏兴华感慨地说,这个特殊的日子不仅是结婚纪念日,也是他和邹市明友情的纪念日。

  拳击路上三道“坎”

  和所有成功者一样,邹市明也曾遭遇三道人生和事业“坎”。任何一道“坎”没挺过,都不会有今天的邹市明。

  邹市明在遵义体校时的教练梁锋向记者披露了这一鲜为人知的内幕。

  1995年9月,遵义体校拳击班招生,时年15岁的邹市明正在该市一家武术学校学习。得知这一消息后,他和几位武校的同学到体校报了名。

  梁锋说,一般情况下,从事拳击的运动员指距一定要宽于身高。然而面试发现,邹市明的指距竟短于身高,其身高1.68m,指距却只有1.62m。这是从事拳击的致命弱点,有此弱点的人一般不作选拔和培养对象。

  梁锋坦言,有鉴于此,初试时,他就把邹市明的名字列入“黑名单”。半个月后他召集通过初试的25位同学到体校复试,不知邹市明是有意还是无意,竟也来了。

  点名过后,他主动举手说:“老师,怎么没有我的名字呢?”梁锋说,当时,他实在不愿意打击这个孩子的积极性,破例让他参加复试。复试时,邹市明表现很好。梁锋说,拳手有三类:攻击型、防守反攻型,防守型(即只知招架不敢还击)。其中,防守反攻型是最佳型,复试表现出,邹市明就是这一最佳类型的拳手,而且拳感很好。因此,他决定录用他。由此,邹市明跨过第一道“坎”。

  进校一个月后,邹市明遭遇第二道“坎”。

  在一次训练中,邹市明与队员相撞伤了面部。周末回家后,母亲宋永慧见了非常心疼。她在电视上所看到的职业拳赛充满了血醒,拳手往往被打得鼻青脸肿,鲜血直流。想到儿子专业学习拳击,势必踏上“血腥之路”,这太残酷、太可怕了。她决定让儿子中止学习,并禁止他回体校。

  梁锋说,学生们周末回家,按说星期天下午就得返校,但直到周一他都没有看到邹市明的身影。打电话一问,才知道这一情况。

  他认为邹市明是一个好苗子,不想让他半途而废,和邹市明父母通话无果后,他又亲自赶到绥阳县风华镇五三一厂。到了才发现,宋永慧因心疼儿子,已经哭红双眼。

  由于担心他把儿子喊走,宋永慧甚至把他拒之门外,邹市明的父亲下班回来才把他请进了屋。之后,梁锋经过近2个小时的耐心解释和说服,宋永慧才勉强答应让邹市明跟他返回学校。

  然而,这之后的第二周,邹市明返家后又被母亲“扣”在家里,面临第三道“坎”。

  梁锋决定二下绥阳来到邹家。当天,他没走,留在了绥阳。邹市明的父母叫上了厂里的几个亲戚和他共进晚餐,通过大量的解释工作,邹市明重返体校一事得以全票通过。

  抚今思昔,梁锋感慨万端。他说,如果当年自己抱残守缺遵循所谓的传统拳手选拔模式,之后在遭遇家庭阻力后又不那么执著地力挽邹市明,这孩子可能就被埋没了。这不仅是自己的失职,更是中国拳坛的巨大损失。所以,在往后的教学生涯中,他不再拘泥于拳击教育的传统模式,因为在他看来,貌似不可能的表向后,往往隐藏着意外的惊喜和令人难以想象的神奇。就像邹市明,从先天条件看,不可能在拳击上有所发展,却偏偏技压群芳。所以,中国拳坛才把邹市明誉为“神奇小子”。

  后天努力造就一世英名

  邹市明先天条件不足,是后天的不懈努力加之对拳击超常的悟性造就其一世英名。

  梁锋说,从事拳击教育20年来,他遇上的好苗子有很多,完全能胜过邹市明的苗子不下10人。但是,他们都比不上邹市明的刻苦,所以停滞不前,直至隐退没落。

  邹市明对拳击相当痴迷,似乎整个生命都溶入其中,训练时特别认真,而且擅于提问。周末,如果不回家,他很少和同学们外出玩耍,常常独自在训练场里挥汗如雨,给人一种“走火入魔”的感觉。在体校一年多时间,邹市明已经找不到对手,这说明,他已经进入了拳击的另一个层次。1997年,他被选入贵州省体工队,仅仅2年时间,他便进入国家队,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学业“三级跳”。

  柏兴华告诉记者,频频获奖后的邹市明没有沾沾自喜,得意忘形。成名后,他依然保持着刻苦努力的作风。2002年,邹市明回家过春节,大年初一打电话让他当陪练,称“想出点汗水”。之后,两人来到遵义医学院,见训练场被锁,两人翻栏入内,结果被守门人发现赶了出来。邹市明不甘心,又拉上他跑到遵义医学院后山,在寒风中舞动双拳,直至汗水湿透衣背。

  一位被人们忽略的教练

  柏兴华和邹市明、李晓东从武校到体校到省体工队都是同学。本次采访,两人向记者介绍说,在以往的诸多媒体报道中,一位对邹市明有着重要影响的教练被“遗忘”了。他就是他们在武校时的教练苍海,苍教练曾经在贵州省参加过三次拳击比赛,2次夺冠。

  柏兴华和李晓东说,当时,武校共分为三个队:拳击队、武术队、散打队。他俩和邹市明就分在拳击队,而苍海就是拳击队教练。在训练中,为了使队员们有着灵活的步法,苍教练除了运用常用训练方法外,独创了“鞭打法”,即猝不及防地用鞭子抽打队员的双脚,促使队员在躲避鞭抽的情况下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似的跳跃和移动。

  “那时候,只要看到苍教练提起鞭子,我们就跳、闪不停。”柏兴华说。结合自身实际,在他和李晓东看来,苍教练的这一训练方法对邹市明灵巧的步法有着重要的影响。

  得知苍海教练现居住在贵阳,记者电话对他进行了采访。他说,他教了邹市明2年,在遵义武术学校做教练10年,所教队员中,他只遇到一个拳击天才,那就是邹市明。他对拳击有着惊人的领悟力,技术要领,别的学员需要讲很多遍才掌握,而对邹市明来说,只需讲一、两次就足够。

  苍教练说,那时候,他还兼为遵义当地一些单位培训保安,因邹市明的出色表现,他甚至把邹市明当助教,让他一同参与保安的培训。

  苍海说,因为别的缘故,他惜别了拳坛。邹市明成名后,他被媒体乃至拳坛所遗忘是在情理之中。他说,为师者不图回报,但求桃李芬芳。他强调,告别拳坛并不意味着他不关注拳击,事实上,多年来,他一直在电视机前默默地关注着邹市明,看着这位昔日的得意门生扶遥直上,冲上世界拳坛的巅峰,他感到由衷的高兴。

  师生情深

  作为支援三线建设的五三一军工厂,职工来自祖国四面八方,从绥阳迁走后,教过邹市明的子校老师大多也已告老还乡。

  记者通过多方联系,联系上了现居住在成都的罗升凤,她是邹市明小学时期的班主任。

  罗老师在电话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那时候,邹市明还没有改名,叫邹松。几年前,听别人议论说五三一厂出了一位名叫“邹市明”的拳击人才后,还不知道就是自己的学生邹松。后来邹市明主动致电给她的时候,她激动万分。

  雅典奥运会后,邹市明回到绥阳,她从成都赶回绥阳在人群里迎接,邹市明一眼就认出了她,冲上前来紧握住她的手。只一声“罗老师”,就令她感动得流下泪来。

  罗老师说,小学时候的邹市明学习成绩的确不算优秀,但是,他的彬彬有礼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校内校外,只要遇上她,邹市明都会向她行队礼,并叫上一声“罗老师”。当年稚嫩的声音犹在耳边,多年以后再听到这声呼唤,她觉得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

  罗老师说,小学时候的邹市明虽然喜欢体育运动,但言行举止总给人一种秀气的感觉,全然看不出以后他会凭借双拳为祖国争光。绥阳见面后,每逢节假日,邹市明都会致电问候她,师生情意甚浓。“5.12”地震,邹市明第一时间给她打电话,师生二人在电话中互祝平安。

  罗老师说,邹市明奥运夺冠,她会再回绥阳迎接这位凯旋归来的勇士。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张小平摘中国第51金

视频集锦更多>>

  • ·中国女乒张怡宁/郭跃做客
  • ·中国女子链球铜牌 张文秀
  • ·蹦床美女帅哥何雯娜陆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