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是全世界体育迷的狂欢节。坐在家中舒服的沙发里,与三五好友喝着啤酒看电视直播几乎成为几十年来奥运会观众的共同选择。不过向来以“更快、更高、更强”为口号的奥运会从来都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在经历了黑白电视、彩色电视的历史性转变后,高清电视、网络视频、手机电视、无线移动电视在北京奥运会上,发起了争夺观众眼球的大战。
高清转播
奥运会上演高清大片
“中国式画卷”的清晰展现,让全球40亿观众通过电视记住了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而在观众通过电视欣赏到完美画面的背后,是无压缩高清视频传送技术、高清电视信号、高清摄像机、高清转播车等一批高清技术,共同为观众奉献了一道视觉盛宴。
中国网通第一次采用无压缩高清视频传送技术,将原始的高清电视信号完全没有损伤地在国际间传送,仅有数十毫秒的时延。这意味着电视观众几乎可以与现场观众同时看到比赛场面,在交互式节目中也不会再有迟滞的感觉,从而使长距离高清视频、音频交互成为可能。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奥运史上第一次由BOB向全世界拥有版权的电视台,提供全部高清标准的电视转播信号。”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转播机构负责人、北京奥林匹克转播公司COO马国力介绍,高清转播这对北京和全世界范围的高清电视发展来说是一个里程碑。
“高清技术诞生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在最近几届的奥运会、世界杯就已经开始尝试用高清技术转播部分赛事节目。”马国力透露,从转播技术上来说,目前的高清电视与标清电视已相差不多,连现在的标清转播车和高清转播车的价格也相差无几。
连毛孔都清晰可见
作为奥运历史上首次采用全部高清信号转播的奥运会,北京奥运会的全部28个比赛项目的电视转播都采用高清信号进行。在中央电视台的转播间中,两个巨大的屏幕显示着完全一样的图像,但是只要看上一眼,就会发现,右边显示器中的人像要逼真许多,在特写镜头中,连人的毛孔都能清晰可辨——这就是奥运高清数字信号的出色表现。
奥运会期间,中央电视台有7个频道报道奥运会,其中5个是公共广播频道,此外还有2个是付费频道。而高清频道在其中大显身手,专门转播那些最能体现高清画质特征的项目,例如游泳、田径、体操等。中国电视电声研究所高清工程师安永成说,高清数字节目信号的信息容量是普通标清信号的5倍,能够把电视里的人物和景象显示得非常逼真。
新媒体
奥运会实现无界传播
在8月8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电视转播中,全世界有超过12亿观众观看,其中的8.4亿人在中国。国际奥委会表示,北京奥运会将成为奥运会112年历史上观众人数最多的一届。国际奥委会将此归功于网络平台的普及。
“让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同步欣赏、无界传播、共同分享奥运就要归功于百年奥运史上第一次启用新媒体作为直播平台。”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部部长Lumme表示,网络转播在雅典奥运会时还处于草创阶段,但在北京奥运会上已经取得巨大成功。
1.38亿人每天上网看奥运
当你既要在办公室工作,又想随时关注奥运会各项比赛精彩进程的时候,网络视频就是你绝佳的选择。作为国际奥委会独家授权的“北京2008奥运会官方互联网/移动平台转播机构”的央视网,为了完美呈现17天,3800个小时的奥运赛事直播,与知名国际网络技术服务机构接触并达成合作,共同搭建了 “网络视频直播”平台,实现全面、迅速、高清的直播、轮播、点播节目实时在线观看,同时央视网还授权联合9家视频类网站进行奥运转播,成功实现北京2008奥运转播效果最大化。
中国权威数据机构CSM媒介研究和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联合发布的第三方监控数据表明,8月8日至8月18日,以央视网为首的9家奥运转播网站的日均页面访问量(PV)总数达到63.96亿页次/天;日均不重复独立用户数(UV)达到了1.38亿人,是中国2.53亿网民总数的54.55%。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奥运
8月22日晚,李琼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拿出了自己的手机,悠然自得地观看中国女排和古巴女排的激烈鏖战,周围的乘客无不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通过手机视频看奥运,越来越成为人们观看北京奥运会的新方式。
奥运赛事总在不断进行,观众不可能随时都坐在电视机前、报纸不能满足人们想要获得奥运信息的及时性需求、广播既没有画面又没有图片。CCTV奥运手机电视台就是在传统媒体不能满足用户收听收视需求下应运而生的。
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文斌介绍说,CCTV奥运手机电视台在奥运期间,视频直播、点播迎合了用户的不同需求,开通央视奥运、1、2、7、新闻频道的手机直播,并提供15路按运动项目划分的主题直播,播出总量超过2800个小时。这意味着用户不仅可以根据央视频道进行选择收看,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分项目收看赛事直播。
无线网络
所有场馆实现WiFi全覆盖
在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当站在15个摄影机位上的摄影记者按下快门的一瞬间,照片就已传至坐在媒体看台或者主新闻中心的图片编辑的电脑系统中,他们可能创下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快发图纪录。
而这都不得不归功于中国移动开发的即拍即传技术,让摄影记者通过使用能够接入中国移动WiFi无线网络的数码相机或微型电脑等终端,将所拍摄的照片以最快速度通过无线网络传送到图片服务器接收端。而在奥运会的25个正式比赛场馆和8个临时比赛场馆中都已全面覆盖了无线热点,WiFi技术也成为本届奥运会的一大亮点。 竞报记者崔鲸涛黄涛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