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王颂)几天来,在“好运北京”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的比赛场馆里,一个个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裁判,身着中国传统服装,在场上用响亮的中国话对选手发布指令,用中国武术界标准的手势向观众致礼,成为赛场一景。外国裁判执裁被称为“中华国粹”的武术比赛,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国荣。他告诉记者,参加本次锦标赛执裁工作的60多名裁判,是从全世界200多名国际裁判中选拔出来的,其中90%是外籍裁判,他们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外国的裁判都是在国际武术联合会的指导下,由中国培养的,他们中间许多人年轻时候就是本国优秀的武术运动员,也有对中国武术酷爱的官员、企业家和社会人士。每隔四年,这些外国裁判都要到中国进行武术专业知识的再深造。
回想起最初的几届世锦赛,那时外国的裁判不仅数量少,而且水平也参差不齐。现在的外国裁判,在对规则的理解、评判尺度的把握以及临场应变能力等方面,与国内的优秀裁判已经没有差距,完全可以胜任各种大型武术比赛的执裁工作。
参加本次武术锦标赛的中国武术散手队教练刘海科在这方面感受很深。他说,别看在散手比赛场上裁判的工作貌似很简单,其实他们都是经过了严格培训和筛选的。就像柔道、跆拳道比赛,裁判用语必须是日语、韩国语一样,散手比赛裁判也必须用汉语来发布指令。所以许多外籍裁判都是先从学习汉语、学习中国文化开始裁判生涯的。在学汉语的过程中,也加深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从而加深了对武术运动的热爱。
目前,武术在全世界的影响力非常广泛。国际武联已经有115个成员国。比赛场上外籍裁判不断增多,执裁水平不断提高,相信对武术运动的国际化发展也是有益的。
(责任编辑:高鸿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