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寺
原名华严庵,亦称华严禅院,位于崂山东部海滨那罗延山西南麓山坡上,三面环山,东襟大海,是崂山规模最大的佛寺。明崇祯年间,即墨黄宗昌御官归乡后,在那罗延窟之东北兴建华严庵,但庵未建成即毁于兵火。其子黄坦继父遗志,邀即墨准提庵慈沾和尚重建华严庵于现址。故华严寺又为准提庵之下院。自清顺治以来,屡经增建修葺。1931年,时任青岛市市长沈鸿烈赠匾,始改称华严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青岛市政府,曾设在该寺。华严寺占地约4 000平方米,依山而筑,每进益高。正殿建于顺治九年(1652年),供奉释迦牟尼及那罗延佛。后殿称“大悲殿”,供奉观音,侧为祖师堂,供奉慈沾法师。藏经阁为明代建筑风格。建在寺的大山门之上,飞檐斗拱,阁外环饰雕栏游廊,可一览山海风光,是观景佳地。阁内原收藏有明人手抄《册府元龟》1部,计142册1 000余卷,经郭沫若鉴定系国内珍品。另有明、清版经书法典及佛家书画等,现多存青岛市博物馆。山门外左侧,有一“放生池”,架有石桥,可通“塔院”。据传塔院殿堂原有清康熙十年(1671年)立的大师碑,“那罗延窟第一代弘教大师公慈沾之碑”。院中青砖塔为慈沾大师藏骨处。华严寺门前道路名“华严路”,系1930年寺僧鸠工所筑,直通海滨。沿路苍松夹道,翠竹成林,路旁有石刻“烟岚高旷”、“东瀛晓色”、“天风海涛”、“莲池海会”等,堪称曲径通幽。
(责任编辑:老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