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修过的胡同儿,清爽多了。奥运会时,外宾到了咱们胡同儿能感受到更多的‘中国味儿’。”家住建国门街道东石槽胡同儿的李大爷站在自家门前乐呵呵地说。他居住的这条胡同儿作为2008环境整治规划中的一部分,今年10月刚刚整治一新。“现在出门遛弯跟以前的感觉都不一样了。胡同儿都跟‘新’的似的,看着就觉得心里畅快。”
东城区建国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鲁文彬介绍:“截至2007年10月,我们对辖区里现有的39条完整胡同儿进行了综合改造,投资500万元左右。”
据他介绍,东城区“08办”还对很多在“拆迁范围内”、不太“稳定”的胡同儿也进行了“洗脸式”改造。
鲁副主任说,距离2008年没多长时间了,老北京的胡同虽然是传统的,但也不能破烂不堪。这次整治要让胡同更能展现北京传统建筑特色,避免脏、乱、差等人为因素的干扰。
改造后的胡同路修平整了,进出的道儿也更宽敞、更通畅。统一装的门窗护栏除了更美观,也更安全。居民的生活垃圾得到了快速处理,老百姓冬季取暖也开始尝试“煤改电”,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试点为居民提供“电取暖设备”,以减少煤烟味。这些因素都会让胡同更适合人们居住。
新版胡同“武装”到门环
李大爷说,胡同儿没改造之前,每家各自为政。一些街坊家的大门“历史悠久”,破烂不堪。就连各家窗户上装的“雨搭”都是五颜六色,新旧不一。胡同儿里到处堆的是东西,还搭了不少小棚子,显得特挤。为了防止来往车辆蹭到墙,很多胡同儿的拐角处都被人为地堆着一些大石头,防撞。
“你看,现在这些石头都被挪走了,换成了隔离桩。占地儿小,比以前更漂亮。”在李大爷的指点下,记者发现,胡同儿里的墙全部刷成了京味十足的深灰色。胡同儿里的院门也都改装成古色古香的红漆大门,还装上了铜门环。
“垃圾山”一去不复返
李大爷家有5口人,平日里的生活垃圾却不少。他回忆说,以前大家也都没太注意,垃圾一般都丢在胡同儿口和胡同儿拐角处,时间长了,胡同儿里就有了天然形成的“垃圾场”。“晚上丢的垃圾最多,一早起床,胡同儿里肯定有个地方,垃圾堆跟小山似的。”
现在情况不同了,胡同儿改造了,大家丢垃圾的习惯也改变了。李大爷和胡同儿里的居民们都是“按点”交垃圾,每天早中晚都会有保洁员推着垃圾回收车挨家挨户地收垃圾。“不用自己出门丢,按点交上去就成了。”李大爷说,“晚上临时有的垃圾现在也都有定点的垃圾车随时‘候着’,很快都被拉走了。‘垃圾山’再也见不到了。”
本版撰文竞报记者洪向东
新厕所赶上“宾馆级别”
“以前胡同儿里的厕所有好有坏,现在都修得跟宾馆似的,可干净了。”李大爷说,胡同厕所脏、臭已经是老皇历了。他回忆说,胡同儿里的厕所从2005年开始就有了不少的变化。公厕的土砖墙都糊上了瓷砖,里面也都装修一新。“以前厕所的抽水设备还老坏,天冷的时候都有异味儿。现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厕所也都有专人看着,随时去都是干干净净的。”
■数字说话1827个社区垃圾分类
北京市垃圾产生量每年增长率为4%至8%,截至2006年,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量为585万吨,北京市城八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5%,全市共有1827个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小区、大厦、工业区基本具备垃圾分类收集条件,涉及381.9万人口,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43%。2008年前,垃圾分类率将达到50%,实现奥运承诺。
全市改建5079所公厕
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从2005年至今,市政府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方便居民、游客,分别在全市范围内新建、改造公厕5079座,其中改造3118座,占总数的61.4%。这些公厕全部都在街巷、胡同内。目前,全市已有1512座公厕达到了无障碍通行要求,更方便残障人士使用,占公厕总量的28%。
·段暄 |女足首战瑞典以巧求胜 |
·张斌 |北京教练锻造的美国传奇 |
·徐江 |揭秘国奥名单调整内幕 |
·冉雄飞 |女足开场秀不谈复仇 |
·棋哥 |朝鲜美女团强要奥运票 |
策划|中国奥运金牌奖励大涨33倍 北京奥运未雨绸缪预防裸奔 |
策划|奥运会为何热销安全套? 中国股市会迎来奥运行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