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2007年是北京奥运会筹备工作的“决战之年”:奖牌样式正式亮相,门票开始接受预订,火炬及传递路线发布,火炬手选拔启动,比赛场馆陆续竣工……奥运气息扑面而来。再过246天,我们将向全世界展示些什么呢?在体育部年终策划的2007体育论坛的开篇,我邀请体育部主任王楠和编辑赵大伟一起来探讨,北京奥运会将在现代奥运会历史上留下什么样的“中国印象”?
开放的心态
主持人:奥运会以往大多由发达国家主办,而中国将为发展中国家主办奥运会探索一条新路,积累新的经验。
王楠: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是第一次由发展中国家主办的奥运会,1964年的日本借助举办奥运而实现腾飞,而1968年的墨西哥却遗憾地没有令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发生改变。
赵大伟:至少可以说这是近二十年来第一次由发展中国家来主办奥运会。中国在最近二十年的发展令世人瞩目,如果从1978年算起,明年将是中国改革开放的30周年。我想许多外国人都想来中国看看,这样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国家,会举办一届什么样的奥运会。
王楠:中国主办奥运会就是希望向世界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我们更开放了!中国不会利用主场优势去片面追求“金牌第一”,而是要当好热情好客的东道主,让各国人民都通过亲身经历得出结论:开放的中国将利用奥运会促进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开放的中国人希望与世界各国的人民加强沟通。
赵大伟:北京希望通过主办奥运会更快地拉近中国和世界的距离,这反映出开放的中国盼奥运的现实意义。北京奥运会应该留下这样一个印象:中国人不会因经济总量的巨增而浮躁,更不会因仍处于发展阶段而彷徨,而是在飞速的进步中树立起开放的心态和民族的自信。
古国的文明
主持人:北京奥运会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这是第一次在四大文明古国举行的现代奥运会,中国所代表的东方文明,一直被西方认为笼罩着神秘主义的光环。那我们这次就把客人请到家里来,“文明的中国办奥运”,通过每一个中国人的具体表现,让外国人真正了解东方文明。
王楠:只有中国的才是世界的。中国筹备奥运会以来推出的会徽“中国印”、吉祥物“福娃”、“金镶玉”奖牌、“祥云”火炬、“中国折扇”国家体育馆等都带有鲜明的东方文明元素,同样得到国外的认同。不过,除了这些载体,奥运会更主要的是对中国人整体国民素质的考验。
主持人:说得好。现在有许多人特别关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那固然是反映“中国印象”的一个重要环节,曾经成功打造了“印象西湖”、“印象丽江”和“印象刘三姐”的张艺谋,应该不会令人失望。可我觉得外国人大老远跑到中国,不会只想领略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他们会更多地参与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去了解古国文明礼仪。
赵大伟:这是奥运会第三次来到亚洲。我们都知道日本非常讲究礼仪,其实这与奥运会也有很大关系。1964年,日本以奥运会为契机,致力提高国民素质,采取了热情接待、注重仪表、热烈鼓掌、整顿市容、行人优先、文明素质教育从幼儿园抓起等六项举措。这些做法在奥运会后,逐渐成为东京市民的行为准则。高素质的国民也成为日本发展的强大后劲。
王楠:其实这也都是中国古老文明与礼仪中的基本内容。我今年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中国举办了二十多项好运北京系列赛来测试我们的组织和接待能力,但更多地是强调学习国际惯例和奥运会通用规则,而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内核方面的力度很不够。国际惯例和奥运会通用规则主要是西方制定的规则,作为一名开放的中国人的确应该了解和掌握,但作为东道主更有必要在雷打不动的“冷规则”中,加入文明古国火热的“人性元素”,也就是人情味,这是最能打动人、也最能在奥运会历史上留下印象的东西。
赵大伟:是呀,当中国文明的元素融入福娃、奖牌、火炬等设计时,我们发现它们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了,而带有浓郁东方文明人文气息的中国人,肯定也会在奥运会历史上留下难以磨灭的中国印象。
(责任编辑:孟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