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跨越2300公里,一路向北,从现在到2008年奥运会,作为南都奥运报道的记者,我将一直生活在北京。这不仅为了方便完成一个个采访任务,更重要的是,沉浸在北京,我会挨奥运更近些。虽然,偶尔我会把本地人的习以为常看做新鲜事,但也会像他们一样,享受着或郁闷着奥运带给北京的改变。
如同企业营销不打奥运的主意就被认为是傻冒一样,奥运也是国内外各家媒体这两年争抢的最大一单猛料。奥运赛期不过短短半个月,动手最早的媒体据说从雅典奥运会之后就开始动心思了。
于是,同事的朋友,作为某奥运媒体联盟的成员,从深圳被换岗到了北京;朋友的同事,更早些时候,已把根据地从上海挪到北京,目标事件就一个:紧盯奥运;甚至临时被派驻北京驻站一年的经济记者,自己认为跟奥运一点儿不沾边,别人也惯性地认为,他是冲着奥运去的。
有权威数据显示,北京奥运会将有21600名注册记者,超过了上届雅典奥运会。加上非注册记者,采访北京奥运会的记者总数预计达到3万人左右。据说这一数字是参赛运动员的三倍。而这三万人服务的,是超过40亿人次的全球观众和读者。早前,北京奥组委还专门成立了在中国开先河的媒体运行部,号称要围着三万记者转。
据说,我所在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派驻北京奥运会的注册记者指标不超过5个。类似我这样半路出家、前期就早早上岗的非注册奥运会记者,个人理解,主要任务为蹲点跑外围。奥运组不是体育组,奥运记者也不同于体育记者。皆因奥运的外延实在太宽泛,不是“体育”二字就能包揽的。外围,在2008年8月之前,才是奥运报道竞争的主战场。
当北京这座围城被贴上奥运的LOGO后,作为外地进京的奥运记者,情形和国外驻京记者就有几分相似。因为他们大多也号称,关注的重心非赛事本身,而是奥运之前之后中国的变化。某种意义上,来自广州和来自伦敦的记者无异,都是从城外往城里看。但我更希望我不是光看,在北京的这段日子,我应该而且正在参与北京迈入奥运时代的进程。因为,此时此地,我住在北京了。
至于明年8月,我的理想是,是时候让养精蓄锐的体育记者们上场了。我呢,找个清净地方,看电视直播去吧。
本报记者 胡群芳
·段暄 |女足首战瑞典以巧求胜 |
·张斌 |北京教练锻造的美国传奇 |
·徐江 |揭秘国奥名单调整内幕 |
·冉雄飞 |女足开场秀不谈复仇 |
·棋哥 |朝鲜美女团强要奥运票 |
策划|中国奥运金牌奖励大涨33倍 北京奥运未雨绸缪预防裸奔 |
策划|奥运会为何热销安全套? 中国股市会迎来奥运行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