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初衷
学校足球很有提升空间
竞报:很多人都在心里希望能做一些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但真正去实践的却没有多少,是什么让你在60多岁的时候离开职业足球,选择校园足球,并立志以此改变中国足球的青少年培养模式?
金志扬:一方面,我从国家队回来后,国安已将我的人事关系放到了人才市场,我成了无处可去的人。
竞报:学校足球的哪些东西打动了你?
金志扬:2002年世界杯后,我从国家队下来,大学生体育协会组建球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足协就推荐了我。去之前并没有想那么多,但两个月的接触过后,我深有感触。那时,国安队的替补队员踢不过我们。虽然这些孩子在人大附中的时候接受了正规训练,但跟职业队的球员是没法比的。不过,两个月的时间内,他们就获得了质的飞跃。当时,我就觉得学校足球有搞头。
■梯队建设
体教结合解决人才匮乏
竞报:很多俱乐部都有自己的梯队,而且每个俱乐部都有两到三支梯队,单从足球角度来说,这是否能够保证人才需要?
金志扬:就靠那几支梯队是远远不够的。拿国安举例,1985年那一批球员上到一线队后只留下了两到三个,而1987那拨一个都没留下,这说明什么,我们的培养有问题,选材面太窄。而欧洲一些先进的足球国家,通常每个国家有上万个青少年足球俱乐部,他们都是业余性质的,学生每天上课,业余时间去训练。可以说,正是这种庞大的基础保证了他们能不断涌现出足球人才。
竞报:所以,在你看来,学校办足球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金志扬:没错。现在很多家长已经不愿送孩子去踢球,为什么?因为他们看不到希望。足球淘汰率那么高,那些踢不出来的孩子怎么办,家长不得不考虑。如果把青少年球员的培养放在学校里,那么这些喜欢踢球的孩子就能在学足球的同时也不耽误文化课学习,即使将来没有能够踢出来,也能保证足够的教育。像日本、韩国正是给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我们虽然无法照搬他们的模式,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会发现青少年培养可以有别的模式。
竞报:教育对培养足球运动员是必要的吗?
金志扬:要记住,我们在这里说的其实不仅仅是培养运动员,不仅仅是培养足球运动员,而首先是培养人。如果拿牺牲很多人的受教育权利来换来少数几个人成为优秀的运动员,那显然是不应该的。而且,足够的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对一名运动员来说同样如此。我们说在学校里培养足球人才,是希望他们能在一个正常的环境里成长,能够接触社会,接触同学,接触老师,接触课堂,接触自己的父母。我们无法要求一个人既能当球员,又能成为科学家,这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可以保证每个人都受到应受的教育。
竞报:我们知道曹限东将成为北理工队主教练,你为何选择退居二线?
金志扬:我年龄大了,很多具体的事情做起来比较累,曹限东来了之后主要负责球队的具体事务,我当总教练。
竞报记者王亮
■经济规律
市场决定培养体制
竞报:当初的集中培养体制也曾培养出很多优秀运动员,你真的认为一定要去找出一种新的模式吗?
金志扬:这是一定的。几十年的从业经历让我太了解中国的体育人才培养体制是怎么回事。现在,国家已经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而在体育范畴中,却还留有计划时期的体制。可以说,集中培养的方式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学习前苏联而形成的。那时,我们的国力很弱,但没钱还要把体育搞上去,所以就把一些人圈在一起,把不多的钱用来集中培养他们,让他们练,这些人很早就脱离了文化课教育。应该说,在当时的特定时期这是具有一定优势的,但另一方面,这样的模式直接导致了对人的教育不够。那时还好,运动员从体工队下来还能分配工作,即使没出成绩国家也能给找工作。但现在不是了,运动员没练出来,谁给你去找工作?你又没有一技之长,根本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现在足球进入市场化了,与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我们的青少年培养模式还是在走老路。就拿国安来说,十几岁的孩子就远离学校,远离父母,被关在香河训练,这让他们缺乏一种正常的生长环境。所以,培养体制必须改变,否则市场是不会接纳的。
中甲第13轮北理工2比0战胜北京宏登,这是与这支球队一起走过了7年的球队主力王强最后一战。
球员 金俊植 杨思源 袁微 姚远 于飞 卢斌
进球数 4 4 4 3 3 2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段暄 |女足首战瑞典以巧求胜 |
·张斌 |北京教练锻造的美国传奇 |
·徐江 |揭秘国奥名单调整内幕 |
·冉雄飞 |女足开场秀不谈复仇 |
·棋哥 |朝鲜美女团强要奥运票 |
策划|中国奥运金牌奖励大涨33倍 北京奥运未雨绸缪预防裸奔 |
策划|奥运会为何热销安全套? 中国股市会迎来奥运行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