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有“北京欢迎您”寓意的五个奥运福娃深受人们的喜爱,记者上周六上午有幸在石家庄第二中学遇到了福娃的设计者之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吴冠英,了解到了“福娃”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本报记者张海强摄
年龄:52岁
出生地:广西南宁
任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主要作品: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主要设计者之一);2008年残奥会吉祥物“福牛乐乐”。
吴冠英小档案
上周六,吴冠英教授因参加今年美术专业考试的试卷分析演讨课,来到石家庄第二中学。此行很匆忙,吴教授于11时10分讲完课后,就要乘12时03分的火车回京。为了赶火车,吴教授接受记者采访可说是闪转腾挪,从教室外,到车上,再到火车站,记者收录了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
痛并快乐着
为了便于采访和拍照,记者特意带上了福娃“京京”。当演讨课一结束吴教授走出教室时,记者手中的“京京”吸引住了吴教授的目光。“我和福娃有血缘关系!”吴教授笑着对记者说。
吴教授个头不高,说起话来慢条斯理。“我是2004年10月份拿到标书的,随即就开始创作。2005年3月9日,奥组委通知我参加吉祥物的修改工作,随后加入了由5人组成的奥运吉祥物设计小组,到2005年11月11日设计方案最终揭晓。整个过程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这是我20多年来花费心血最多的一次。”吴教授笑着说。
方案曾被否
在加入奥运设计小组后第二天,吴教授就收到了个坏消息——自己的设计方案被否决。他笑着说:“当时设计小组收到的方案不少,要挑选50件作品,然后再进一步细选。我的方案没进前50名,原因是设计的五个小人的方案中有人面鱼纹图案,有些人认为这种图案有葬品之意,不吉利。”
之后,设计小组着手研究其它的设计方案,但接连陷入僵局,因为别的方案无法从理念上超越以前的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无奈之下,小组成员再次拿出了以前的方案来研究,其中吴教授当初被淘汰的方案很快吸引住了大家的眼球。据吴教授描述,担任组长的著名艺术家韩美林说:“这个方案很好,里面金木水火土和东西南北中的元素和寓意,一下就把中华民族的东西表现出来了。”就这样,吴教授的方案“死而复生”。吴教授欣慰地说:“后来大家又把中国的青铜器、彩陶,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元素,能糅进去的都糅进去。”
笑谈一元钱
在福娃面世后,有媒体称设计福娃的劳务费只有一元。当记者说起这个话题时,吴教授笑着给否认了,“说劳务费只有一元钱,其实是笑谈,奥组委给了一些奖金,但并不多。”
“福娃的设计中,为什么没有龙的元素?”一位二中的老师提问说。吴教授解释道:“因为在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龙是一种邪恶的象征,而且看起来很凶,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没被采纳。”
“福娃为何是五个呢?”记者问。“最初的设计想法源于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即金、木、水、火、土,象征世界万物的多元化,也体现世界文化的交融。而从数字上讲,它们不仅与诸如“五福临门”这类喜庆词相统一,而且与奥运五环吻合,也达到了中西合璧的效果,具有很大的文化艺术挖掘潜力。”吴教授边说,边坐上了开往火车站的汽车。“而且,我想中国的一个特点就是人多,一个吉祥物肯定不够呀!”
要动静结合
在去火车站的路上,记者与吴教授聊起了他的生活,“平淡”成了关键词。
从清华大学毕业,到留校,再到娶妻生女,评上教授……这一切,更多的是一个普通人的平淡。没有苦难,没有波折,造就了他一颗淡定的心,在艺术的道路上一直向前行。从1992年开始,他学做动画。这样,他的艺术生活开始“动静结合”起来,这也为他后来设计“福娃”提供了些许的“动感”。吴教授说:“我有一个特殊的爱好,那就是逛街。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为了看那些时尚玩具,好从那里找一些设计灵感。”他说自己平时还会抽时间去看看商场里的时尚服装,看看衣服的颜色,看看衣服的设计,想从衣服的颜色、设计中,寻求一些最新的设计理念。
到了火车站,记者问他北京奥运会期间有何安排,“到那时候就没我什么事儿了,我可以安心看会儿比赛了。”吴教授的脸上依旧是淡淡的微笑。本报记者常明
(责任编辑:老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