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英国人热爱运动,英国是许多现代体育项目的摇篮。伦敦在1908年和1948年举行过两届奥运会,尤其是1908年奥运会,那是一个传奇,在世界奥运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英国奥林匹克协会新闻部主任米莱姆·威尔肯接受记者专访时不无骄傲地说。
临危受命
捡来赛事办得火
在申办第四届奥运会的竞争中,伦敦败给了意大利的罗马,这本来多少让英国人有点失望。但1906年意外的事情又让英国人喜出望外。罗马因为维苏威火山爆发而面临财政困难,无力兴建体育设施,宣布放弃主办权。眼看只有两年时间了,国际奥委会火急求助于当时的世界之都伦敦。那个时候的大英帝国实力超群,在经济和影响上都是全世界最牛的国家。因而伦敦没有畏惧“这块难啃的骨头”,欣然同意主办1908年奥运会。
威尔肯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伦敦就把一切有关奥运会的事项搞定。10个月就在西伦敦的白城建起了一座当时世界最大、可容纳6.8万人的体育场。虽说和前几届一样,整个赛事持续了好几个月,但重要项目都是在7月份进行。那次赛事在参加国、选手人数和项目总数上均超过了前三届奥运会,“那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奥运会,从时间、管理和影响方面来看,1908年奥运会也许是迄今组织得最好的奥运会。”
载入史册
1908奥运创先河
除了白城体育场成了现代综合体育大型设施的雏形之外,1908奥运会还开创了一系列先例,诸如:第一次在开幕式上举行以国别形式让运动员统一着装行进的入场式;参赛运动员第一次超过了2000人,比前三届的总和还多;第一次公布奖牌榜,英国以56块金牌居首位;第一次有五大洲的代表参加,让奥运会真正走向了国际化;第一次确定了马拉松的距离,一直沿用至今。
威尔肯指出,尤其值得一说的是意大利马拉松选手皮特里的故事,他是第一个跑进体育场的人,但由于体力不支先后摔倒5次,最后是在体育官员的搀扶下跨过了终点。虽说裁判宣布了他的成绩无效,但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同情。亚历山德拉皇后为了表示慰问和鼓励,还专门给他颁发了一个奖牌。“今天,那场马拉松冠军海伊斯的名字早已被忘却,而皮特里的故事却流传很广。这就是‘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
[1] [2] [下一页] |
·段暄 |女足首战瑞典以巧求胜 |
·张斌 |北京教练锻造的美国传奇 |
·徐江 |揭秘国奥名单调整内幕 |
·冉雄飞 |女足开场秀不谈复仇 |
·棋哥 |朝鲜美女团强要奥运票 |
策划|中国奥运金牌奖励大涨33倍 北京奥运未雨绸缪预防裸奔 |
策划|奥运会为何热销安全套? 中国股市会迎来奥运行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