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一期开始,本报奥运版将推出一个特别版面:奥运掌故。力图把现代奥运会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或关键概念的细节、内幕与真相,通过相对轻松的叙述方式展现给晚报读者,让我们的读者能够从更多的侧面了解到一个立体的、真实的现代奥运。
现代奥林匹克于1894年的产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奥运精神的发端,也大有渊源。
19世纪末的欧洲,正处在一个财富与恩怨相交织、古典精神与现代文明相激荡的阶段。用通俗的话说:资本主义工业化创造的财富和欧洲列强殖民活动掠取的财富,当时集中在欧洲,欧洲人几个世纪以来都是只有精神文明,没有享受到物质文明,这一下进补过量,有点火大,互相之间很想通过较量一下的方式,重新划分世界的格局,其标志就是全方位崛起的德国,要跟英法叫叫板。
在大陆的东方,日本也迅速崛起,并开始罪恶的扩张,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又引起了在东方有“股份”的欧洲列强喧嚣不已。在西半球,美国加速扩张,触角开始伸到拉丁美洲和夏威夷。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躁动的时代,走到了战争与和平的世纪路口上。
1890年,一个叫顾拜旦的法国年轻贵族,正在关注着希腊的奥林匹克复兴运动。
奥运会“重生”的温床
那时的欧洲人,仿佛一夜之间得到重生:有钱了,有闲了,血液也在升温,每个人都似乎想干点大事,想重新认识一下这个世界。
欧洲人怎么就变得这样“雄霸”了呢?
原来,14至18世纪,欧洲大陆出现了3次大规模的思想文化运动,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三大思想运动解放了中世纪束缚欧洲人的精神枷锁,让欧洲人重新找回了“高尚野蛮人”的活力。由于工业化社会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与古代截然不同,人的生理、心理也因此被迫升级,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精神病人急剧增多,弗洛伊德也正是这个时候崭露头角的。
当时的社会也需要一种锻炼人的身心强度的氛围,那就是大型体育赛事。由于国际体育竞赛和相互交流的需要,一些国际性的单项体育组织相继诞生。1881年第一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国际体操联合会成立,1892年国际赛艇联合会和滑冰联盟相继成立。
除去跨国资本加速了各国各民族间的各种交流与碰撞外,当时促动国际间交流的,还有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科教产业的一日千里,更在体育事业的合纵连横之前。
君不见:
1891年,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影拍摄技术。次年他又发明了双向电报技术。
1891到1892年,英国人阿瑟·柯南·道尔推出了《福尔摩斯冒险史》,这位伦敦大侦探一上来就为欧陆上的波希米亚大公效力。
1894年,恩格斯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三卷。
1895年,意大利人马克尼发明了无线电技术,1896年,在船和海岸之间实现了第一次无线电通信,开创了无线电通信的新纪元。
1895年,瑞典科学大亨诺贝尔在他的最后遗嘱中提出了“诺贝尔基金会”的计划。
1896年,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物理学教授伦琴宣布他发现了X射线。
在这中间,1894年6月16日至24日,根据法国体育官员顾拜旦的建议,来自美国、英国、俄国、瑞士、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希腊等12个国家的49个体育组织的代表,参加了在巴黎索邦神学院举行的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大会)。来自12个欧美国家的79名正式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成立国际奥委会的决议。1896年4月6日,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雅典举行,有13个国家的311名运动员参加。
格言背后的“超人”身影
奥运会的出现,在当时实在是并不新奇的一件事情。19世纪初期,欧美一些国家为复兴奥运会进行了各种尝试。19世纪30年代,瑞典伦德大学的斯卡图教授曾组办过两次被当地报纸称作“奥运会”的比赛活动。从1849年起,每年一届,英国布鲁克斯博士组办过长达几十年的“奥林匹克节”。
19世纪中叶以后,希腊人渴望借复兴古代奥运会来重振古希腊文明。在希腊国王奥
托的支持下,一个名叫扎帕斯的希腊人于1859年10月1日在雅典组织召开了第1届泛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此后,在1870年、1875年、1887年和1889年,又先后举行了4次泛希腊奥运会。由于组织不善和仅限希腊人参加,泛希腊奥运会没能继续得到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法国人主持推出这么一个“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显然有其额外而明确的动机:这是法国重整国际秩序,提升国际地位的一个举措。
当时,威廉二世统治下的德国经过俾斯麦的苦心经营,已经极其强大,德国要求复兴奥运会的呼声也很高,很多德国人想通过发起奥运会,来扩大影响,为称霸世界服务。
所以法国与德国“抢办”奥运,竞争的色彩非常浓厚。
但正因为是“抢办”,而且属于“旧瓶装新酒”,所以形势要求组织者顾拜旦拿出新意,来把这个事业包装好,把它提升到“崇高”的轨道上。
正在此时,“更快、更高、更强”这句名言适时而生了。这一格言是顾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尔修道院院长迪东在他的学生举行的一次户外运动会上,鼓励学生们时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在这里,你们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Citius,Altius,Fortius)。”顾拜旦把它借用过来,将这句话用于奥林匹克运动。后来,国际奥委会将其正式确认为奥林匹克格言,并在安特卫普奥运会上首次正式使用。
耐人寻味的是,这句话不仅恰当地总结了竞技体育的精髓,更表达了当时欧洲人意识深处的自我定位。什么定位呢?那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英雄主义为诉求的“超人”思想。
提出超人思想的人,正是德国哲学家尼采。尼采认为现代人面对现代文明是失败者,他梦想改善人,造就新的人,即是“超人”。超人不是具体的人,是一个虚幻的形象。超人具有大地,海洋,闪电那样的气势和风格。尼采认为,超人还没有现实的存在,它是未来人的理想形象;超人给现实的人生提出了价值目标;超人是人的自我超越。
超人思想的一大外化,就是“更快、更高、更强”。运动员在万众瞩目的竞技场上,穿着精心设计、突出肌肉与形体的比赛服装,表现着远远超越常人的力量、速度、耐力与技巧,这种竞技表演,正好实现了尼采对于超人的预期。
超人思想的另一大外化,则是后来纳粹的法西斯主义,虽然这并不是尼采的本意。
奥运精神一度误入歧途
顾拜旦因势利导的这一句格言,其实混淆了他对于奥运精神本来的界定——也是法国人策划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初衷:国际主义。1894年颁行的《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通常它包括参与原则、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友谊原则和奋斗原则。《宪章》强调:“参与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第一项原则,参与是基础,没有参与,就谈不上奥林匹克的理想、原则和宗旨等等。”“参与比取胜更重要”(即中国人熟悉的“重在参与”)这句格言,最早是美国人提出来的。1908年伦敦举行第4届奥运会时,顾拜旦引用了这句话。
但是,古代奥运可以给希腊城邦带来短暂的和平,而现代奥运在它重生后的50年中,却无力阻止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主义体育盛会,竟与两次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国际战争以及后来的冷战相伴存在,着实令人深思。
顾拜旦在1936年奥运会演讲时再次强调:“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生活的本质不是索取,而是奋斗。”次年,顾拜旦辞世。
1936年奥运会是在哪里举办的呢?是在纳粹德国。顾拜旦的演讲除了强调,更有规劝与几分无奈。
通过把这届奥运会办成“超人”的狂欢节日,希特勒利用扭曲了的奥运精神,为他的种族主义思想张目,极大地渲染了纳粹思想。这显然是创建现代奥林匹克的人们不愿意看到的。
二战之后,奥运会组织者深刻反思了奥运精神曾经的迷途,并重拾起“国际主义”的旗号,更有联合国出台奥运会期间遵守“非战协定”的创举;另一方面,主办者通过电视、网络等现代通讯手段,让奥运会逐渐成为平民的体育盛宴。
顾拜旦泉下有知,应该有所慰藉了。
韩 扑/文
·段暄 |女足首战瑞典以巧求胜 |
·张斌 |北京教练锻造的美国传奇 |
·徐江 |揭秘国奥名单调整内幕 |
·冉雄飞 |女足开场秀不谈复仇 |
·棋哥 |朝鲜美女团强要奥运票 |
策划|中国奥运金牌奖励大涨33倍 北京奥运未雨绸缪预防裸奔 |
策划|奥运会为何热销安全套? 中国股市会迎来奥运行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