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一个月,食品安全成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热点话题。
从中国副总理吴仪一句“我们成功地打赢了这场战役”宣告“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成功结束,到国外媒体热炒奥运食品安全,再到馒头标准的“恶搞”,中国的食品安全话题依然延续着2007年的热度;而美国FDA(食品药品管理局)允许克隆动物的奶制品和肉制品“上餐桌”引发争议以及牵涉日本养乐多的益生菌饮料致死事件,似乎更印证了那句不断被重复的话——食品安全是个全球问题。
12个100%成为 “定心丸”
“我们成功地打赢了这场战役。”1月16日,在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总结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吴仪宣布。
在去年国内外对中国食品安全高度关注之际,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针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启动了一场历时4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
现在,这场专项整治活动提交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从去年8月至12月,全国676个大中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监测范围;9.8万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获得了生产许可证,获证产品全部加贴QS标志;12万家食品小作坊100%签订了质量安全承诺书;县城以上城市的17.3 万家市场和超市100%建立了索证索票制度;269.7万个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100%建立了食品进货台账制度;食堂和县城以上城市的132万家餐饮经营单位100%建立了原料进货索证制度,并全部实施量化分级管理??
12个100%目标的实现,宣告专项整治行动成功结束,但有关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持久战才刚刚开始。吴仪副总理指出,“在这次专项整治中,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巩固扩大专项整治成果,必须建设长效机制。”
何为长效机制?简单来说,就是建立“两个链条”(工业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和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两个体系”(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质量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一个网络”(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实现全过程监管)。
“质量问题永远是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的这句话,道出了食品安全的紧迫性和长期性。
[1] [2] [3] [下一页] |
·段暄 |女足首战瑞典以巧求胜 |
·张斌 |北京教练锻造的美国传奇 |
·徐江 |揭秘国奥名单调整内幕 |
·冉雄飞 |女足开场秀不谈复仇 |
·棋哥 |朝鲜美女团强要奥运票 |
策划|中国奥运金牌奖励大涨33倍 北京奥运未雨绸缪预防裸奔 |
策划|奥运会为何热销安全套? 中国股市会迎来奥运行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