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会火炬传递 > 解读评论

新华社:记录横跨欧亚的呼愁古都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留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在那曲曲折折小巷里流淌着的“呼愁”。“呼愁”,也就是土耳其语的“忧伤”,但若没有读过帕慕克的作品,仅仅伴随奥运圣火在这座横跨欧亚大陆的古都留下惊鸿一瞥,是不可能有“呼愁”的感受的。

然而,那些随处可见日趋颓旧的帝国建筑,分明是在诉说一种无可挽回的怀旧和忧伤。

    伊斯坦布尔最初是一座由希腊人兴建的城市,当时名叫拜占蒂翁(拜占庭是它的拉丁名字),后来这里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更名为君士坦丁堡。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铁骑冲进这座宏伟的城堡,并将之定为帝国的中心,更名伊斯坦布尔,意思是:很多伊斯兰人。当年福楼拜走访伊斯坦布尔时,曾折服于她的华丽和朝气,预言她将成为世界之都。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克里米亚战争之后,奥斯曼帝国开始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其后,尽管随着土耳其的兴起,但它的辉煌开始褪色。

    世界逐渐遗忘了那个鼎盛时期的伊斯坦布尔的存在。那处处可见的文明遗迹、清真寺以及帝国残留在街头巷尾的破砖残瓦,无不在刺痛着这里的居民——感觉自己是在辉煌的废墟中生活,一种“呼愁”情绪由此而生。帕慕克哀叹:“现在我们逐渐明白,‘呼愁’不是某个孤独之人的忧伤,而是数百万人共有的阴暗情绪。我想说明的是伊斯坦布尔整座城市的‘呼愁’。”“我出生的城市在她两千年的历史中不曾如此贫穷、破败、孤立。这对我而言是个废墟之城,充满帝国斜阳忧伤。我一生不是对抗这种忧伤,就是让它成为自己的忧伤。”

    过去,宗教和军事曾将伊斯坦布尔置于世界显赫的位置。如今,她试图与奥运会联姻,恢复往日的华丽风姿。她也以此来对抗忧伤。

    伊斯坦布尔如今成为最积极活跃的申办奥运会的城市。土耳其政府专门通过一条法律,设立专门资金支持伊斯坦布尔申办奥运,并且成立了奥申委这样一个常设机构。在申奥成功之前,这个机构会一直存在下去,一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样子。

    然而,现在奥运会申办大战竞争残酷,日益成为大国之间的角力。每次伊斯坦布尔都被伦敦、巴黎、纽约、悉尼和北京等这些“巨人”挤到阴影里。2012年奥运会申办大战,伊斯坦布尔甚至都没能入围最后的决赛名单。

    横跨欧亚大陆,是伊斯坦布尔的优点,也恰恰是她的缺点:地处两大洲交界的边缘,很容易被边缘化,找不到归属。“你们凭什么在申奥大战中和巴黎、纽约、伦敦这些巨人抗衡呢?”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了伊斯坦布尔奥申委主席阿克索伊。他一时语塞,说等记者在这里多住两天、了解这个城市后再来探讨这个问题。

    伊斯坦布尔申奥的决心和毅力值得敬佩,但这不是成功的保证。但愿奥运会不会成为这个伤心古都新的呼愁。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王炎冰)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