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取火仪式在希腊奥林匹亚举行。图为扮演最高女祭司的玛利亚·娜芙普利都(前右)点燃火种罐。新华社记者戚恒摄
新华网哈尔滨4月23日电(记者李建平、贾楠)从最高女祭司用代表着人类崇高精神的奥林匹克圣火点燃北京2008年奥运会第一个“祥云”火炬那一刻,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同时这和平、友谊之火也燃起了全球亿万网民的奥运热情,他们在打破了时空界限的虚拟世界里,掀起了奥运热潮,将奥林匹克精神广播天下。
在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官方网站上,上万名海内外网民通过这里送出了他们对于奥运会的美好祝愿。来自北京网名为刘亚男的网友说:“作为大学生,我们将用百分之百的热情和努力迎接奥运,祝福亲爱的祖国越来越强大。”来自西藏名为新扎的网民说:“祝愿境外圣火传递顺利完成,祝福2008年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此外,还有一些海外网友用本国语言在这里表达出他们对2008奥运的祝福之情。
在沈阳,由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主办的“文明上网迎奥运”系列活动也在3月24日至8月8日期间与奥运火炬传递活动同步展开。在启动仪式上,当地中学生在网上发表了“致希腊青少年的一封信”,表达出中国青少年与希腊以及全球青少年携手“弘扬奥运精神,提倡文明上网,共迎北京奥运”的良好愿望。
而名为艾玛丽·安娜的希腊青少年在给中国青少年的回信中说:“很高兴通过网络收到来自遥远东方的亲切问候。作为一名普通的希腊青少年,我热切期盼北京奥运会尽快到来。虽然我不能到中国观看比赛,也不能和你们面对面交谈,但是网络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沟通的平台,让我们通过文明的网络,一起为北京奥运喝彩!”尽管还有许多人不能亲自参加奥运会,但是他们纷纷通过网络所特有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奥运热情:有人撰写奥运博客抒发祝愿之情,有人创建“网络奥运文化广场”普及奥运知识,有人征集百万笑脸制作“奥运笑脸墙”……整个互联网被“奥运祥云”笼罩着。
“网络为广大平民提供了更多参与奥运的机会,这非常符合奥林匹克精神。”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系主任熊健说,网络不仅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还打破了种族的界限、国籍的界限、信仰的界限、文化的界限等等,无论是谁,只要有参与奥运的愿望和热情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同时,网络也发挥了它特有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唤起了更多人来参与奥运、发扬奥林匹克精神。
(责任编辑:老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