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五环,象征五大洲团结。然而,在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夕,为什么诸多西方媒体对中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指责,甚至对奥运圣火也发出恶声?
表面的原因有很多:拉萨骚乱,苏丹达尔富尔,人权,环境,中国玩具的安全性……这些问题不是源自北京奥运,也不会因为北京奥运的闭幕而立刻消失。
还是日本学者庚欣在一旁看得明白: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远离“挨打”,改革开放30年使中国远离“挨饿”。今天中国的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却开始面临频频“挨骂”的尴尬。“挨打”和“挨饿”属于硬性威胁,“挨骂”伤害的却是中国的“软实力”,是在丑化、歪曲中企图重创中国的形象。
这是崛起的中国,给中西方带来的共同困惑。
老外看中国,眼光太复杂:“中国人太有钱了”,“中国人活得压力真大”,“不明白中国人为何那么望子成龙”,“中国女孩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女孩”……还有人担心:中国人将要吃掉我们的午餐!
连英国女王也按捺不住好奇与不安,2007年见到胡锦涛主席,在国宴讲话含蓄地问中国贵宾:“中国的发展备受全球瞩目和钦佩。但是,我们很想知道,中国人民究竟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而他们又将在21世纪的国际事务中,扮演什么角色?国际社会如何看待它的新角色?”在西方人眼里,中国因为没有按照西方工业化常规路径发展起来――俄罗斯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概括为“社会主义+中国民族传统+国家调控的市场+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所以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让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美国人,发现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国家,人口高出6倍多,经济高速增长持续了30年,还有一套自己独特的处事方式、思维习惯,是我所不熟悉也不容易认同的,心里肯定会很不爽。特别是眼看“中国模式”有可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另一种选择,西方的气恼可想而知。就像网上流传的一首打油诗:
当我们被称为东亚病夫,我们被视为黄祸。
当我们被宣传为下一个超级大国,我们被称为威胁。
当我们关上大门,你们走私毒品来打开市场。
当我们信奉自由贸易,又责骂我们夺走了你们的工作。
当我们被碎成几片,你们的军队闯进来要求公平分赃。
但我们把碎片重拼接好,你们又叫嚣解放被入侵的西藏。
当我们建设自己的工业,你们称我们是污染者。
当我们卖给你们商品,你们责备我们助长了温室效应。
当我们购买石油,你们称是剥削和种族大屠杀。
而当你们为石油而发起战争,你们称为解放。
当我们沉默,你们要我们言论自由。
当我们不再沉默,你们称我们是洗脑式的仇外。
“你们为什么那么恨我们”,我们不禁要问。
“不,我们不恨你们”,你们说。
“我们也不恨你们,但是你们理解我们吗”,我们问。
中国驻英大使傅莹,亲历伦敦火炬传递的乱象,对英国读者慨然感言:“世界曾等待中国融入世界,而今天中国也有耐心等待世界认识中国。”想当初,1868年中国外交使团出访波士顿,美国文豪爱默生即席演讲,欢迎来自东方的古老王朝步入“民族之林”。宴会后,他在日记中写道:“中国人现在不再对一个越出广州城墙的使节扔石头了。”爱默生万万没想到,140年后,美国主流媒体CNN的卡弗蒂竟然不承认中国人是“民族之林”平等的一员,向中国人扔来语言的石头,砸得我们心头流血、怒火中烧!
面对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我们有权表达愤怒和抗议。但是,这种激情的表达,必须遵循理性和法治原则,把街头政治与正常的国际经贸关系脱钩。我们捍卫国家尊严的主观意愿,不要因为某些过激言行,客观上令中国的国际形象减分。
应该承认,从奥运会到WTO,当代文明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度框架,主要是由欧美发达国家奠定的。中国在当今世界,不可能自外于人类文明的制度框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抵制外国商品和商家的行为都可能伤及自身。我们要搭乘国际体系的便车,善于利用世界通行规则,学会与其他国家、其他价值观的沟通,学会得体的表达,学会有礼有节的辩论,消除隔阂,化解冲撞。
抗议西方媒体的诽谤失实报道相对容易,增强中国声音的影响力则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文化对话不同于政治批判,需要润物无声的公关艺术,需要水滴石穿的坚强耐心。
奥运火炬在一些西方国家被抢夺,不代表中国现代化进程被国际社会围追堵截。不能因此而形成“光荣孤立”的偏执心态。历史的教训是,德国的威廉二世夸大“被围堵”心态,四面树敌,其结局是把德国拖入民族灾难。
一部中国现代史,是从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的挫败开始的。透过岁月的尘埃,依稀可见凡尔赛和约签字的那个早晨,中国外交官顾维钧抗议列强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愤然退场,坐车经过巴黎街头,心境苍凉:
“汽车缓缓行驶在黎明的晨曦中,我觉得一切都是那样黯淡――那天色,那树影,那沉寂的街道。我想,这一天必将被视为一个悲惨的日子,留存于中国历史上。”
中国的国际地位今非昔比。人民币汇率牵动着世界经济的敏感神经。中美、中俄、中欧之间架起首脑热线,在国际政治重大问题上,世界需要随时倾听中国的声音。弱国无外交,强国也可能惹来更多的外交纷扰。中国年轻人有热血,也不乏理性。23岁大学生饶谨创办的反CNN网站首页,不卑不亢写着两行字:
“我们并不反对媒体本身,我们只反对某些媒体的不客观报道;
我们并不反对西方人民,但是我们反对偏见。”
上个月,第一个会说中文的西方政府首脑陆克文访华,在北京大学演讲的开场白就是:
“中国有句话叫,天不怕,地不怕,只怕老外说中国话。”
这位明确反对抵制北京奥运会的澳大利亚总理,告诉北大学子:
同学们,你们是中国融入全球的一代,你们肩负着中国的伟大责任,你们将决定世界如何看待中国。”
台下的大学生报以欢快的掌声。这里没有语言的隔阂,没有藏青会,没有卡弗蒂,没有抢夺火炬,自然也没有顾维钧当年眼里的一片黯淡。
激情过后,世界将看到一代更加阳光、更加自信的中国青年。
(责任编辑: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