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会火炬传递 > 奥运圣火上珠峰 > 媒体关注

杭州网:圣火成功登顶珠峰背后的故事

  为什么要凌晨出发? 为什么要大家放慢脚步?圣火成功登顶的背后 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据新华社昨天早上9点17分,中国登山队成功登上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玛峰峰顶,5名队员完成了奥运圣火在世界之巅的第一次传递,也是象征光明和温暖的火种第一次在这样的高度出现。珠峰顶上,登山队员们用沙

  哑的声音向世界传递圣火登上地球之巅的喜讯:“我们成功啦!”

  5月5日,已在高海拔地区进行了一个多月适应性训练的队员们,从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出发,向顶峰挺进。在7000米左右,他们小心翼翼地通过了第1道关——堆积万年冰雪、潜伏着无数冰崩和雪崩结构的“北坳”。在7400米至7500米之间,他们闯过了第2道关——乱石累累的岩坡和著名的“大风口”。

  次日,当登山队员们艰难行进时,变幻无常的珠峰上空猛烈的西南风冲击着主峰,旋风带着暴雨一样的冰渣和雪粒拍打着队员们的身躯。登山队员们只得放慢了脚步,5月7日,他们来到被称为“死亡地带”的8300米突击营地。

  昨天凌晨1点半,坚守在大本营的登山队总指挥李致新通过对讲机,向突击营地的队员们下达了登顶命令。19名队员整装齐备,点亮头灯,踏着黎明前的夜色向顶峰冲刺。他们沿珠峰东北山脊行进,很快来到了第3道关——著名的“第二台阶”。这是一道城墙般光滑的岩壁,曾被外国探险家认为“不可逾越”。

  7点20分,朝阳跃出东方,祥云中的珠峰一片金色霞光。顺利越过“第二台阶”天险的队员们,一步步向顶峰接近。在距顶峰30米处,罗布占堆从火种灯中点燃了取火棒后,用取火棒点燃了第一棒火炬手、藏族女登山队员吉吉手中的火炬。

  这时,珠峰大本营指挥中心的几十人都屏住了呼吸,紧盯着电视屏幕。登山总指挥李致新双唇紧闭,攥着步话机一言不发。而当火炬成功喷射出橘红色火焰,指挥中心的帐篷里顿时沸腾了。人们情不自禁地欢呼、拥抱,不少人流下了热泪。中国登山协会秘书长张志坚激动地说:“这是奥运史上一次空前壮举。”

  10点一刻,火炬手们开始从顶峰下撤。登顶成功后的火炬、火种将送拉萨保存,6月份与内地传递的主火种汇合。

  为你解答圣火登珠峰过程中的疑问

  通过央视的直播,全世界观众都看到了中国登山队员在珠峰传递北京奥运圣火的场景,但成功的幕后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为什么要凌晨出发?

  低温保证了雪层不会融化

  北京时间昨天凌晨1点半开始,驻扎在突击营地的圣火登顶团队陆续从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而之所以选择这一时间,是因为半夜时分珠峰的温度比较低,冰雪层稳定,同时风也比白天小很多(最近几天白天珠峰的风速最高达到64米/秒),低温保证了雪层不会融化,事先勘测的前进路线也会比较稳定,这也是中国登山队从1975年开始就确立的登顶原则:早出发,早宿营。

  而昨天珠峰的天气状况良好,气候测量后勤保障部门每隔一个小时施放一次探测气球,以得到最新的珠峰天气状况,在确保了昨天凌晨至中午珠峰天气晴朗后,登顶队伍才开始出发。

  为什么总指挥要大家放慢脚步?

  确保拍摄到最清晰和最美丽的画面

  登顶团队的队员昨天表现出了良好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用本次圣火登顶珠峰的团队总指挥李致新的话说:“终于等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一刻。”而在登顶过程中,坐镇大本营的李致新还不停地通过步话机指挥队员适当放慢节奏,“因为大家的状态太好太兴奋”,而按照原计划,登顶应该在天亮时完成,“这样才能确保拍摄到最清晰和最美丽的火炬登顶画面”。

  当然真正让登顶团队在登顶和圣火传递展示过程中表现优异的,还是源自于他们近两年来高效的训练和备战工作。同时在去年还进行了各部门协同作战的试登顶,积累了足够的经验。

  登顶需要什么样的保障?

  修路队开路 高山摄像师让路

  虽然在珠峰峰顶进行圣火传递和展示的火炬手只有5人,但在他们的身后是庞大的保障和协作队伍。

  5月7日,负责前期修路的修路队已经登顶成功,完成修路过程,为后续部队的前进和后勤保障器材的输送打下坚实基础。在此前的修路队队员誓师会上,中国登山队队长王勇峰就说:“修路队所肩负的任务,甚至比火炬手和最后的登顶队员更大,因为你们的成败将直接关系到本次圣火登顶活动的成败。”

  在昨天登顶珠峰过程中,8名高山摄像师更是居功至伟,他们不仅完成登顶,还第一时间向全世界发回电视画面,他们所承载的工作难度超越其他人。另外,他们的处境更是危险,他们不仅要拍画面,而且还要不时在狭窄的路上给登山队员让路。

  19名队员中,为什么选他们当火炬手?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种象征

  19名登顶队员,五名火炬手!为什么幸运降临到他们身上?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种象征,同时从民族、性别和年龄等方面看,这5名火炬手别有深意。

  第1棒吉吉(藏族)是一名优秀的女性登山家,1999年她曾与爱人仁那一同登上珠峰,成为一段佳话。2005年,仁那在一次登山中不幸遇难。如今吉吉第一棒火炬手的身份,足以告慰仁那的在天之灵。

  第2棒王勇峰(汉族)是登山界的旗帜性人物。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11年中,他曾完成了中国人首次登上世界七大洲所有最高峰的壮举。昨天,是46岁的他第3次成功登顶珠峰。

  第3棒尼玛次仁(藏族)是国内登山界的教父。精通汉藏英法等多种语言的尼玛次仁创办了西藏登山学校,为登山运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和登山协作人员,昨天的高山摄影师绝大多数是尼玛的学生。

  第4棒黄春贵(汉族)是年轻登山运动员的代表。这名22岁的中国农业大学学生的最初登山想法是为了去看雪。

  第5棒次仁旺姆(藏族)象征着圣洁美好的雪山女孩。2006年,当时只有20岁的次仁旺姆首次登上珠峰,成为世界上登顶珠峰年龄最小的女运动员。昨天成功登顶珠峰,对于她来说意义非凡,因为5天后她将迎来自己22岁的生日。

  为什么祥云能在珠峰烧得这么美丽?

  长达两年的论证和试验

  在大风、缺氧和低压的极限状况下,“祥云”火炬在昨天的登顶过程中也表现得无可挑剔,不仅每一棒的火炬手传递都顺利成功完成圣火点燃,而且熊熊燃烧的圣火姿态也非常美丽。

  “祥云”火炬和与之配套的珠峰火种灯毫无疑问是圣火登顶珠峰的硬件条件中最关键的,珠峰火种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火炬研发部专门设计,每8小时添加一次专门燃料(配方保密),可以在缺氧的环境下持续燃烧8-15小时。

  “祥云”火炬除了要应对低温、低压、大风外,最关键的是要在顶峰高强光的背景下,能够燃烧出让人看得见的明亮、饱满、美丽的火焰来。为此,国防科工委、国家气象局、航天科技集团、清华大学等单位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论证和试验。本报综合新华社

  

(责任编辑:Alina)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