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克服低温、低压、缺氧、大风等极端不利条件,在珠峰之巅漂亮地燃烧,举世为之惊叹。在这史无前例的壮举背后,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智慧与辛劳。
按航天型号模式研发
2006年1月17日,北京奥组委致函航天科工集团,委托其就奥运火炬珠峰燃烧技术进行科研攻关。
“双火焰”方案确保圣火不熄
研制火炬燃烧系统,首先需要确定燃料。研制团队选定丙烷作火炬燃料,刘兴洲院士解释说,丙烷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更重要的是,丙烷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广,在摄氏零下40度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的饱和蒸气压,从而保证低温环境下燃烧;而且,丙烷产生的火焰成亮黄色,火炬手跑动时,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为避免“祥云”火炬意外熄灭,研制团队运用航空发动机的双火焰原理,设计了预混火焰与扩散火焰的“双火焰”燃烧方案,即一个火焰在外面“冲锋”,一个火焰在里面“值班”。“实际上,就是用一个小火点着一个大火。大火即使被吹灭了,但下面暗藏的小火能再次将大火点着。”刘兴洲院士解释说。
暖手炉、蜂窝煤炉带来的灵感
珠峰恶劣的自然条件不仅对火炬性能要求非常高,对火种灯、引火器、圣火盆等配套设备的性能同样要求很高。刘兴洲院士介绍说,珠峰火种灯的研制过程,其艰辛程度一点不亚于珠峰特种火炬。以往奥运会的火种灯都采用液体航空煤油为燃料。
航天科工集团的火炬研发团队经试验后发现,这种煤油灯在海拔6500米以下的地区都能正常工作,但在更高海拔的地方,由于气压低、氧气含量低,就无法正常工作了。为了寻找可靠的燃料源,研发人员可谓费尽心思。有一次,退休研究员任国周看到一个用炭作热源的暖手炉后突发灵感:能不能用炭做火种?然而,第一次进藏试验效果不理想:一是燃烧时间短,二是排灰不畅。但随后生活中的一个小发现再次使他们柳暗花明:将炭柱像蜂窝煤一样上下摞放在火种灯内,下面的炭柱燃尽化成灰,上面的炭柱自动落下来;这样通过不断添加炭柱就可保持火种灯不灭,而且排灰问题也能解决。一个大难题就这样通过生活中的两个小发现迎刃而解。
·段暄 |女足首战瑞典以巧求胜 |
·张斌 |北京教练锻造的美国传奇 |
·徐江 |揭秘国奥名单调整内幕 |
·冉雄飞 |女足开场秀不谈复仇 |
·棋哥 |朝鲜美女团强要奥运票 |
策划|中国奥运金牌奖励大涨33倍 北京奥运未雨绸缪预防裸奔 |
策划|奥运会为何热销安全套? 中国股市会迎来奥运行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