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楚天金报)从4月1日境外传递首站阿拉木图开始,一直追随奥运圣火的脚步。作为圣火运行团队中的一员,深深体会到这个集体生活的酸甜苦辣,情不自禁地时时回味圣火历程的点点滴滴。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路线长、范围广、时间紧、参与人数多,这决定了圣火运行必将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苦
首先说说这其中的“苦”。圣火传递覆盖五大洲,从境外到境内,几乎每个传递城市的停留时间都十分短暂,深刻体味了一个“赶”字:赶飞机,赶转场,赶内部通气会,赶应急磋商会,赶火炬手大会,赶起跑仪式,赶庆典活动,赶稿子……在大部分传递城市停留的时间都不足24小时,时间如此紧,压缩的肯定是睡眠时间和吃饭时间。每天睡上三两个小时,只能吃上一顿饱饭,这是常有的事。境外传递,最靠谱的一顿饭就是飞机上的便餐;境内传递,则是转场大巴上的快餐。
紧张的工作节奏,紧密的时间安排,对体能和精力的消耗都十分可观,出现意外也就在所难免。在澳门传递期间,负责拍摄媒体车管理工作的张亮在上媒体车时,从车上摔了下来,右脚跟骨骨折,被迫提前回京治疗。类似的意外还发生过几起。
酸
接着说下圣火团队内部生活的“酸”。由于多数时间,大部分人员处于“赶”的状态,丢三落四在团队内“蔚然成风”,很多人遭遇过丢手机、丢照相机的“不幸”。官方信号制作小组和随团媒体记者每天都忙于赶稿子,赶拍摄,发稿子。境外传递时,通常是传递结束后直奔机场,异国他乡,发稿成了头疼的问题。有时候会出现海事卫星失灵、无线网卡无信号、手机拨号发稿失效的情况。后方热盼来稿,前方写好了稿子发不出去,这种心酸挫折感难以言表。
甜
最后说说圣火团队集体生活的“甜”,苦中有乐,酸中带甜,这是事实。官方信号制作小组的一名CCTV记者随身带了把电推子,这成了随团媒体男同志的“救星”。大家相互理发,既节省了时间,也方便了生活,记者本人也是“受益者”。
在境外传递期间,团队前方领导都由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出任,实行领导轮换制,几站一换人。每次新领导都不会空手而来,为团队的烟民们带来补给。从惠州转场汕头,一路要跑6个小时,大家都很疲惫。中途,对讲机里突然传来了歌声,不知是团队哪辆车上的人开始对着对讲机放声高唱,尽管从对讲机里传出的歌声不是那么悠扬,但足以逗得所有听众捧腹大笑,紧张疲惫的状态也得以缓解。
圣火团队的“集体生活”犹如调料罐子,五味杂陈;又如一坛老酒,辛辣醉人,愈久弥香。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种生活,就是那句耳熟能详的话——痛并快乐着。(据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