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会火炬传递 > 新闻报道

与圣火一起掠过地球之巅 揭秘珠峰上空的故事


  5月9日,西安阎良。

  天空一碧如洗。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的机场上,一架白色“奖状2”缓缓落下,机头上鲜红的“中国印”从很远就能看见。地面上接机的人群迅速站成两排,列队欢迎。当白长义带领他的机组成员从飞机里出来时,掌声四起,欢迎从珠穆朗玛凯旋的英雄!

  联席会上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4月22日,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党委书记白长义和院长助理宋庆国急匆匆地赶到北京某部门,他们作为北京奥运会圣火航拍方案的执行者,需要在这个多部委联合参加的会上,对航拍的具体细节问题进行最后的论证。

  早在去年12月,中国试飞院旗下的中飞通用航空公司就与中央电视台进行过接触,联系航拍圣火珠峰传递事宜。一家香港的公司也参与其中,一起竞标这次航拍任务。由于机型老化等问题,中国公司的业务执行能力受到了怀疑。

  中飞通用航空公司有着15年经营航空通用业务的经验,早已飞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用宋庆国的话说,“我们在西藏有2500多个小时的飞行作业经验,把那里像犁地一样犁了两次,没有人比我们更熟悉西藏的天空。”最终,“犁了两次地”的中飞通用赢得了与央视的这单合同。白长义对这单合同评价说:“金额不大,意义非凡。”

  会议上最终决定:“必须对圣火攀登珠峰进行航拍,记录下整个过程,同时展示我们的实力,掌握整个珠峰地区的情况!”会议决定,航拍飞机一定要在28日飞抵西藏贡嘎机场。白长义心中隐约觉得,这次飞行任务,可能不单是带着电视记者航拍攀登这么简单。当下,他暗下决心:“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试飞院里

  “一天两夜,喷图了一架新飞机”

  执行这次航拍任务的是中飞通用航空公司的主力机型——“奖状2”。这种由美国赛斯纳公司生产的飞机尤其适用于高空航拍飞行。被派往珠峰的B-7025飞机作业高度区间在1500米—12000米,最大巡航速度746公里/小时。巧的是,1990年这架飞机曾经参与过一次珠峰航拍,发现了当时日本一只坠地的热气球,为营救抢得了时间。

  任务紧急大大出乎白长义的预料。当时,准备派往珠峰的这架“奖状2”正在格尔木为北京某公司执行商业任务。白长义果断决定:中止合同,紧急召回。宋庆国也说:“我们这次被迫单方面中止合同,是由于任务紧急。幸好客户知道原因之后,深明大义,对我们表示理解。”

  紧急召回的飞机需要进行全部喷漆和套色,但是离28日的时限已经时间不多了。公司连夜成立青年突击队,在最快的时间内将飞机装饰一新。一般来说,对这样大小的一架飞机进行重新喷漆需要15天左右,突击队仅用了一天两夜的时间就完成全部任务。“那段时间,我们的工人一天要围着飞机至少转80圈,这样的速度绝对是创纪录的。”宋庆国回忆。

  28日,包括白长义、宋庆国在内的10名机组成员在国旗前宣誓完毕后,热血沸腾地登上了飞机,去执行这次“令他们终身难忘”的特殊任务。

  贡嘎机场

  “同时执行反恐监测预警任务”

  到达西藏之后,白长义被告知,此时位于珠峰尼泊尔境内一侧的南坡,已经集结了30多支各种来历的登山队,背景十分复杂。联想到近日来火炬在境外传递时所遇到的一些不和谐因素,有关方面决定,为了安全起见,让执行航拍的飞机同时随机从空中监测珠峰周边情况,以防万一。

  由于执行航拍任务的飞机在空中时常“越境”,在中尼空中边境来回飞行,因此每次飞行都需得到尼泊尔方的认可。经过外交部门的协调,4月30日,“奖状2”首次试飞,其任务是熟悉珠峰地形,确认登山路线。担任机长的孔祥勤和刘选利都是具有几十年经验的老飞行员,他们的飞行技术在这种晴好的天气里显得游刃有余。特别是在后来圣火冲顶的那天,老到的飞行员更加显现出他们娴熟技巧的重要性。

  5月1日,机组再次试飞。试拍样片、磨合摄像人员的同时,再次勘测了珠峰周边环境。白长义对这几次试飞的评价是:“为总指挥部对最后攀登时间决策,做出了重要的依据”。6日,机组被通知第三次试飞,再次确认珠峰周边环境。7日下午,白长义得到最后通知:“次日登顶!”

  珠峰绝顶

  “近点,再靠近点!冲出去!”

  也许是前3次试飞太顺利了,正式飞行那天却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8日早上,机组人员5时多都起来了。7时06分,在太阳升起之前,飞机起飞,按照熟悉的路线飞向珠峰。白长义留在地面指挥部,通过无线电和机上人员随时联络。当孔祥勤和刘选利驾着飞机快要飞近顶峰时,他们从无线电耳机里听到,此时队员正在冲击顶峰。“时间刚刚好。”想到这点,孔祥勤提速向顶峰飞去。

  当飞机来到顶峰时,机上所有人都傻眼了。一团白色的云雾不偏不倚地将珠峰峰顶罩住,这种后来被人戏称为“祥云罩珠峰”的奇观,很多人从来都没有见到过。透过飞机上的舷窗,摄像机只能拍到峰顶白茫茫的一片。“一定要想办法,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拍到画面!”地面指挥部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孔祥勤和刘选利毅然决定,降低飞行高度,让飞机顺着登山路线,沿着山脊飞行。

  飞机降到8500的高度,顺着山脊向上爬飞。在这种情况下,飞机上的仪表基本上已经失去了意义,更多地需要靠飞行员的眼睛目测和手动操控的配合。这种技术动作对于“奖状2”这样的小客机来说,做起来有些吃力。“那时我们几乎是贴着山脊向上飞,近得几乎可以听到下面登山队员的说话声!”孔祥勤说。

  当飞机最终飞进那团云雾中时,峰顶已经就在其正下方150米。“近些,再靠近些!”机上所有人心里都这么想,他们极尽所能地想冲散这团云雾。“冲出去试试!”孔祥勤驾着飞机,反复在云雾中冲了几次,还是不行。尽管机上的人都知道,此刻圣火就在他们正下方不远的100多米处,但依然什么都看不到。

  此时已是9时多,圣火已经顺利完成在峰顶的点燃和传递。云雾依旧没有散去,飞机上的油表指针已经渐渐指向空油状态。不甘心的机组人员甚至启动了备用油箱,一次又一次地更低更靠近顶峰,但最终还是没能拍到他们想要的画面。机上的摄像人员后来回忆起来、有些后怕地说:“以前航拍就怕离得远,这回真是贴得太近了。”

  飞机已经盘旋了两个半小时,领航员宋庆国决定返航。此时离预计返航时间超过了几十分钟,地面指挥白长义的手心里全是汗水。不久,白长义的手机收到来自央视转播负责人的短信:“向伟大的机组祝贺!”从那一刻,这架飞机就有了一个光荣的称号——“祥云号”。

  

(责任编辑:小婧子)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