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济华,北京奥运培训顾问,残奥志愿者(志愿者博客,志愿者新闻,志愿者说吧)培训特聘专家。长期负责残疾人体育工作,曾带队参加过4届残奥会。在残奥会志愿者实践培训基地现场,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无形”无障碍是关键
“我带队参加过4届残奥会,相比而言,北京无障碍设施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有形”的无障碍设施基础上,“无形”的无障碍就成了残奥志愿者的培训重点之一。这就是为什么每一名残奥志愿者都需要在残疾人培训基地进行实践培训。除了能够提高、熟练助残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志愿者了解残疾人,贴近残疾人。“让残奥志愿者去残疾人培训基地实践,真正走近了残疾人。就像我在培训中说到的,能够把残疾人当成邻家的大哥哥大姐姐一样的普通人对待,你的志愿服务就算成功一半了。”
志愿者培训不神秘
在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上,赵济华是残奥代表团的副团长。在选手村的一个小坡上,他看见一个美国轮椅运动员在很艰难地跋涉。“当时我就感觉到一种责任感,我觉得我是一个健全人,要去帮助他。”赵济华立即跑过去推他的轮椅,结果那位运动员愤怒地回过头对赵济华说“NO!”这让他十分尴尬,也让他明白了在帮助残疾人时候需要沟通。很多志愿者都面临过这样的困惑:我究竟该不该去帮助他,会不会让他感到尴尬?“其实很简单,如果当时我跑上前去问一句‘May I help you?’问题就不会产生了。”
现在在宣传残奥志愿者培训中,产生了一些误区。很多公众、媒体,甚至是一些残奥志愿者都特别注重残奥志愿者助残技能培训。固然助残扶残的技能是做好服务的基础,但真正的技能是以一颗平常心去与残疾人沟通。“一百个残疾人有一百种需要,不可能用一种模式来适应。我们只要掌握基本的服务规范后,必须要加上勤于沟通。”赵济华说。
最亮的奥运遗产之一
成为残奥志愿者培训顾问,赵济华老师接触了很多年轻的残奥志愿者。这让这位年老者对“80后”的一代新人产生了极大的情感。“从云南的残运会到好运北京的测试赛改变了我的看法。他们都是“80后”的一代,对这一代有很多的议论。尽管很多时候在我这个老年人看来很另类,但他们真的是很善良。”赵济华感慨地说。残奥志愿者充满爱心的付出已经影响了很多人对残疾人的看法、做法。“80后”是残奥志愿者的中坚力量,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经过对残奥会的服务,相信这种对残疾人的温暖会在北京、在全国各地一直延续下去。残奥志愿者将是北京奥运会留给中国的奥运遗产中闪亮的一笔。
·段暄 |女足首战瑞典以巧求胜 |
·张斌 |北京教练锻造的美国传奇 |
·徐江 |揭秘国奥名单调整内幕 |
·冉雄飞 |女足开场秀不谈复仇 |
·棋哥 |朝鲜美女团强要奥运票 |
策划|中国奥运金牌奖励大涨33倍 北京奥运未雨绸缪预防裸奔 |
策划|奥运会为何热销安全套? 中国股市会迎来奥运行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