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丰英:愿昆曲如圣火一样灿烂
苏州,有甲天下的园林,有全国第一的轮滑,更是中国首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发源地。在苏州104位火炬手中,沈丰英无疑是昆曲界的代表。由她作为女主角的青春版《牡丹亭》已经在世界各地上演,而她也在2007年获得了中国戏曲界的最高奖——梅花奖。
被华人作家白先勇形容为“唐朝画里面走出来的苏州美女”的沈丰英,昨天排在第70位,一改往日舞台上娇羞、柔美的形象,身着奥运火炬手运动服的沈丰英,高举火炬洒脱飘逸,不过细心观察,人们发现虽然舞台变了,但眉目如画、眼角含情的沈丰英,仍向世界展示着水乡女子的秀丽细腻和昆曲艺术的独特韵味。
自2004年以来,青春版《牡丹亭》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昆曲风”,沈丰英和昆曲也逐渐被世人所熟知,今天,成为奥运火炬手的她表示,《牡丹亭》还将在奥运期间公演,届时苏州的艺人将更加努力,让古老的昆曲艺术将与奥运精神一起传递给世界各地。
“等奥运会开幕的时候,我们的青春版《牡丹亭》还将在北京演出,到时我们要亲手为奥运会送上我们的贺礼。今天,我们把象征着世界文明的奥运火种亲手传递回中国;明天,我们更愿意亲手把象征着中国古老文明的昆曲艺术传播到全世界。”沈丰英说。
从小就喜欢艺术,唱歌跳舞样样爱的沈丰英,在16岁被选入苏州评弹学校的昆曲班。2002年,白先勇谋划青春版《牡丹亭》,选中了年轻的沈丰英和一批同样年轻的昆曲演员。“那段日子觉得过得很慢,每天早上都要练习压腿,虽然只有几分钟,但是觉得时间过得很慢;训练开肩、拉韧带等,一到训练场里就听见一片惨叫声,女孩子们边哭边练。”沈丰英回忆起那段日子,还是记忆犹新。但是再苦再累,没有一个演员放弃,咬着牙拼了命地练,每个人心中都知道,年轻人有这样一次机会很难得。
“昆曲界挑大梁的演员一般都要到30岁至40岁左右,那时艺术上才可能成熟。白老师让我们成熟的年龄提前,把最青春亮丽的时光展现给了观众。我们这出戏的成功,带动了国内好多院团开始让年轻人挑大梁,所以白老师不光是给我们这批演员带来了一生中最大的机遇,而且也改变了戏剧界传统的从业模式。”沈丰英的双眼在闪烁。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可年轻的表演者们,很多传统的昆曲表演者和爱好者,认为青春版《牡丹亭》偏离了昆曲的本来面目。不过在沈丰英看来,随着青春版《牡丹亭》的上演,青年人就像现在的追星一样喜欢昆曲、追捧昆曲,这也让他们看到了昆曲的希望,这是昆曲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要想让昆剧年轻起来,必须让观众先年轻起来,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接过昆剧接力棒。”
本报记者赵笛李魏
本报特约记者王宵茜
(责任编辑: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