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借“东风”再扬帆
——北京奥运会助力中国体育用品产业
体之杰集团的数字化健身车吸引了众多观众亲身参与。本报记者李元浩摄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不仅是世界各地运动员的竞技“舞台”,也是世界各地的体育用品的最佳展示场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经过奥运会考验的体育用品无疑会被贴上“国际一流”的标签。因此,奥运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各种体育用品激烈竞争的平台。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行,以往在国际体育用品市场并未占到主导地位的中国体育用品,将首次批量进入奥运会赛场。
不过,要想向全世界证明“中国制造”同样是国际一流产品,中国体育用品产业任重而道远。
5月29日至31日,第22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在北京举行。记者来到博览会现场,在见证着国内体育用品产业巨大发展的同时,也探寻着北京奥运会给中国体育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用自主创新敲开奥运“大门”
从最初的“无名无姓”到“贴牌加工”再到“中国制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体育用品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悉,中国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用品企业约为25000家,产品总量已经占到全世界市场总量的65%。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体育用品制造基地。
然而,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目前中国自主品牌在国际体育用品市场上的份额不到35%,在不少外国人的概念中,“中国制造”依然意味着低附加值的产品。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尤其是改变那些对于“中国制造”的偏见,就必须依托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国际平台来展示自己。而奥运会,无疑是一个最为理想的平台。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更是给了中国体育用品产业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为了能在奥运会的大舞台上得到“表演”机会,中国体育用品产业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自主创新,艰苦奋斗,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进入奥运会的“敲门砖”。
在中国体育用品企业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太多的艰辛值得铭记。如为北京奥运会提供了田径、体操等6个项目器材的山东泰山体育产业集团,为了取得产品准入资格,专门在华东理工大学和山东大学设立了实验研发基地,聘请国内外的科技专家进行技术攻关。此外,他们还将科研人员派往一线与教练员及运动员进行沟通,以获取数据进行下一步的改造和研发……
正是通过这些艰难创新,中国的体育用品开始逐渐走入世界赛场,其中的一部分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据了解,到目前为止,中国自主品牌将在北京奥运会上为26个正式比赛项目中的14个大项提供体育器材装备。正如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秘书长马继龙所言:“北京奥运会对于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而言,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他们通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已经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成绩。北京奥运会就是一个诞生属于中国自己的世界顶尖体育品牌的好机会。”“后奥运经济”成为新热点
凭借着过硬的质量和服务,中国体育用品开始批量地出现在奥运会上。同时,借助奥运会的“东风”,中国体育用品也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寻找着新的发展方向。在此次的体博会上,组织者专门召开了中国体育产业和体育用品发展论坛、中国体育用品营销高峰论坛等有关中国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专题研讨会。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也将今年的年会放在体博会上举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北京奥运会尚未举行,但关于奥运会后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如何深入发展的问题,已经成为众多商家关注的焦点。
记者在北京体之杰体育产业集团的展台看到,“让奥运走进生活,把奥运留在身边”的主题令人侧目。“北京奥运会不单是让中国观众近距离的感受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更是把先进的体育健身观念带到我们身边。”体之杰集团董事长陆远大表示:“因此,我们将依托"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理念,把全新的体育健身观念带给普通百姓,教会大家如何去更好的健身。”据介绍,该公司用4年时间打造了包括数字化健身车、跑步机、体育健康管理系统等在内的数字化健身体系,以满足人们更深层次的健身需求。
同样的尝试在深圳好家庭体育用品公司也得到了体现。据悉,该公司的“数字化跑道”及数字化测评分析系统已经应用于中国田径队等专业运动队,为运动员训练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此外,他们还结合国家国民体质检测的要求,研发了体质测试系统,有助于科学健身体系的建设。
通过进入奥运赛场,国产优秀体育用品的国际知名度得到了提高,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用品业的促进作用已经开始显现。在竞技体育的奥运顶峰之后将全民健身的大众体育也推向高潮,已经成为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在“后奥运”时代的关注重点。
(责任编辑:礼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