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6日,第13届残疾人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视力和肢体残疾运动员将在这里进行20个大项472个小项的角逐。5月中旬,记者随北京残奥会记者采访团,走进位于北京顺义的中国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又称中国残奥管理中心),探访为国争光的残疾运动员的生活和训练。
像家里一样方便
这是一个堪称世界一流的残疾人训练基地,占地面积达到357亩。基地内,有综合训练馆、游泳馆、盲人门球馆、田径及力量训练馆、田径场、自行车训练场六个室内训练场馆,室外设有两个足球场及男女射箭场,还有一座公寓科研楼,可满足600名运动员住宿。
公寓楼全部按无障碍标准设计。坐轮椅的运动员除了可乘坐电梯上下外,楼北侧还有专门设置的半室外疏散通道,运动员摇着轮椅只需十几秒就可上一层楼,比走楼梯还快。室内家具都比普通家具要矮,以便坐轮椅的运动员可以轻松使用。坐便器、淋浴房旁都加了扶手,用轮椅的运动员可以凭借手的支撑,将身体从轮椅挪到坐便器上。失去双腿的篮球运动员曹秋平告诉记者,在这里生活和家里一样方便,她所有生活都能自理。
运动员用餐就在公寓的一楼,饭菜都是按营养标准科学配置的。从公寓到训练场馆,路上没有一级台阶,摇着轮椅的运动员可以独自去场馆的任何地方。馆内各种训练设施齐全,可以满足残奥会20个大项中12个项目的训练,还配有健身房和按摩师。
场上的残疾运动员
与健全人的比赛相比,残疾人的比赛会带给人更多心灵的震撼。像盲人门球赛,运动员要靠听力来判断球的方向和速度;游泳比赛中,肢体残疾的运动员得用嘴巴叼住教练手里的毛巾等候发令枪;无法站立的举重运动员则要躺着举起沉重的杠铃……
叮——咣——,一阵金属发出的碰撞声,把记者带入一个室内篮球场,国家女子轮椅篮球队的队员正在紧张拼搏。亮晃晃的轮椅在球场飞快地穿梭,与飞速传递的橘红色篮球交织出一幅美丽的画图。
如果不是教练介绍,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一支2005年才组建的球队,之前姑娘们还从未摸过球。可就是这支队伍,短短3年里,为祖国争得了女子轮椅篮球世界杯赛第二名的好成绩。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篮球训练是艰苦的,对于残疾运动员来说,困难就更多。记者在现场看到,激烈的对抗常让队员们相互碰撞,摔跤成了家常便饭,为了能迅速爬起来,这些无腿或有腿不会动的运动员都把自己绑在轮椅上。每个队员手上都长满了黄色老茧,手指关节处一层层地裂开了长长的口子。
曾获5块残奥会游泳金牌的何军权小时候因遭电击,被齐肩截去两条胳膊。失去了双臂,整个身体看上去比常人细了一半。可是这种感受很快被他自信的话语打断:“身体残缺从未让我退缩过。”没有胳膊的何军权曾在老家水库救起一位落水女青年,他像海龟一样,让落水者抱着他的身躯将她驮上岸。
这位残奥会冠军告诉记者,他在本届残奥会上的目标不是夺冠,而是超越自己。
郎云龙想去考大学
记者看到了来自浙江宁波的郎云龙。小伙子今年20岁,在足球队里打后卫和前锋。因患先天性脑瘫,他右手僵硬,五指弯曲使不出力,右腿也较左腿细,不如左腿灵活。在队里,他不仅年纪小,个头也小,可他踢得十分卖力。
郎云龙告诉记者,他是在2005年参加全国残疾人脑瘫足球锦标赛上被选中进入国家集训队的。从那以来,他参加了多次出国比赛,如2006第九届远南运动会,2007年世界残疾人脑瘫足球锦标赛,今年又参加了乌克兰六国邀请赛。
为了备战残奥会,小郎已经5个月没回家了,他说他非常喜欢这里的生活。在这里,他每天练球4小时,每周休息一天,住的是两人一间的房子,一日三餐全免费,队里每月还发300元的零花钱,中心每周放映两场电影,还有网吧可上网,生活充实愉快。
“每天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不觉得苦吗?”听到记者的问题,小郎说:“我从运动中得到的要比付出的多得多。参加足球训练以来,我身体的协调性比以前好多了,人变得开朗自信了,特别是出国比赛,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了以前从未见到的风景。”
参加体育运动让小郎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他说:“我现在的目标是好好踢球,争取在残奥会上为国争光,比赛结束后,我想去考大学。”
·段暄 |女足首战瑞典以巧求胜 |
·张斌 |北京教练锻造的美国传奇 |
·徐江 |揭秘国奥名单调整内幕 |
·冉雄飞 |女足开场秀不谈复仇 |
·棋哥 |朝鲜美女团强要奥运票 |
策划|中国奥运金牌奖励大涨33倍 北京奥运未雨绸缪预防裸奔 |
策划|奥运会为何热销安全套? 中国股市会迎来奥运行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