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会火炬传递 > 境内火炬传递 > 呼和浩特市火炬传递 > 精彩图片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旅游景点

  玉泉井

  玉泉井是驰名内蒙古自治区内外的名胜,起初叫“御泉”,后演变为玉泉。

它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大召前街北口。

  据《归绥县志》记载: “清圣祖驻跸过此,马踏地,引泉出”。这是一种传说。

  据史料记载,清朝时,厄鲁特部噶尔丹勾结沙俄,阴谋分裂祖国,发动叛乱。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公元1696年(清康熙三十五年),亲自率领大军,出兵三路, 西征讨伐噶尔丹,大战大捷奏凯回师,来到归化城时,正当天气炎热,人马饥渴,思求饮水,正在焦急之时,皇帝的御马奋鬣腾空四蹄刨坑,涌出泉水。人们用大石块围砌成井,上面有九个口,其中一个在南端的祠庙里,于是称之谓“御泉井”。因

  井水饮之甘甜清冽,人们又谓此井为“玉泉井”。

  由于玉泉井水四季常流,品尝其味,清冽甘甜、水质良好,远近闻名,因此在大召天王殿前檐,有一横匾草书“九边第一泉”。相传是清通译业三大号之一的大盛魁帐房先生王用贞用棍子裹上棉花,饱蘸浓墨书写而成, 笔势飞动有力。该匾称赞玉泉井水在明朝时期长城沿线的辽东、宣府、大同、延绥(榆林)、宁厦、甘肃、蓟州、太原、固原等九个边防重镇(称九边)的众多井泉中,首屈一指。当时来井泉汲水者,从早到晚不断,各式各样的水桶排成长龙。有不少人家安放两口水缸,一口盛放玉泉井水专门饮用,一口盛放其他井水,作为洗涮之用。不论谁家来客,首先敬上玉泉水泡的茶。妇女生孩子坐月子常用玉泉水热粥煮面。朋友聚餐饮酒过量,也要用玉泉井水泡红茶解洒。解放后,国家勘探队分析

  研究认为,这个井的水质在呼和浩特地区确实是第一流的。

  由于玉泉井水甘美爽口,随之兴建了茶馆,茶摊,饭铺酒肆、剧场、商号。街道两旁建筑古色古香,来往行人过客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给大召一带带来了一派繁荣景象。

  可惜,后来因地震,地层塌陷,将玉泉井地下水源堵 塞,井水枯竭。

  1982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三十五周年之际,自治区政府决定重新修复玉泉井,在井的北面墙壁上绘制了巨幅“御马刨泉”彩色壁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吸引了远近游客。

  玉泉井旁边以前还有玉泉祠庙,庙前有一根青石柱,刻有“源泉常混混”。过去的归化城,曾有“石头旗杆木头庙”中的新奇景致。“石头旗杆”就是指玉泉井南边这青石柱,大召等木结构建筑的庙宇就是“木头庙”。让人听了觉得新颖、别致,很有风趣。

  今天的青城人民怀着对玉泉井的留恋之情,把这一带建设得更加美丽。一条柏油马路直通玉泉井,街道两旁仍保留古式房屋,建筑形式别具一格。路两侧是商店。更引人注目的是,在玉泉井东西两侧的玉泉酒楼和玉泉茶馆,相对营业。客人们络绎不绝,时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目前旧城区正在大力改造,许多旧建筑(古老的平方)已经拆除。重点文物也已经保护起来了。

  大窑文化遗址

  在呼和浩特市郊区保合少乡大窑村南山坡上,位于呼浩特市东北33公里处。这里海拔1,420米,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是座考古学家和文物工作队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石器制造场。据说距今已有五、六十万年之久,即相当于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的时代。

  大窑文化遗址发现于1973年10月,当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石核、石片,石斧等387件, 引起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许多外国考古工作者也都相继来呼考察。经1976年到1984年进一步的发掘和科学研究,经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裴文中和吕遵谔先生鉴定,肯定为旧石界时代早期的遗迹,是一石器制造场。几位教授研究证明,这一遗址是国外罕见的旧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址,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大窑村南山坡是横亘在内蒙古西部的阴山山脉大青山南面的支脉,山下有溪涧流水,适宜于远古人类的居住。山上盛产燧石(通称做打火石),远古的居民就用它来打制各种石器。他们就地打制石器,使用过的石核和敲砸器等工具至今仍然随地可见,打击剥落下来的石片和石屑,以及未打制成功的半成品更是堆积如山,偶尔还可从地下堆积层中找到已经使用过的石器。人们估计,远古人类的居地,应在附近的大青山麓,只是由于年代太久,地表变化太大,再也无法查找了。它的发现,不仅为研究我国北方旧石器时代石器文化的分布和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同时也为研究我国文化发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科学论证资料。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人类发源于黄河流域,而北京周口店就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由于大窑文化的发现,证明了北方阴山之南也已有原始人活动,他们与北京周口店人共存。大窑文化遗址,在世界上目前也是独此一处,它的面积之大,出土文物之多,场面之宏观是少见的。这一发现,对研究呼和浩特地区及祖国北疆古老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研究民族起源都提供了新的史料和充分的证据。一九七九年国

  家文化部命名为“大窑文化”。

  此外,“大窑八景,”也会使慕名而来的游客大开眼界,获益非浅。

  首先观赏第一景“无字天书”。它位于兔儿山四道沟人工发掘的百米长廊中,高15米。它是一个完整的地层剖面,土质层次分明,虽然无字,但鲜明记载着大窑文化的历史年代,即记载着人类旧石器时代初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万年前到五十万年前的漫长岁月和地球所经历的千万年沧海桑田的变化,是一部令人难以读尽的“历史巨著”。它举世无双,一位日本朋友来此参观后也感叹不已。他说:“在日本也有一部无字天书,只不过是记载二十万年前的。”

  第二景是“磨光巨石”。此景位于天书东北不远处。两块巨石突兀,似有关联,相互照应,质地坚硬,表面十分光洁,专家教授们分析,该石是燕山运动时期,从山上往下滑时受到强烈磨擦所致。这一景也可叫“飞来石”。它的存在证明我国蒙古族地质学家李四光的一系列地壳变化运动的理论是正确的。

  第三景叫“凤凰展翅”,它与兔儿山的兔头毗连,形似凤凰双展翅,飘然欲举,望之心驰神飞,欲静欲动,遐想不已。

  第四景为“双龙戏珠”。位于兔儿山南坡八道沟之西侧。两条龙的身子,就是曲屈蜿蜒的山脊,龙头昂首向东崛起,龙口大张,二龙各含园形巨石一块,似双龙戏二珠,形象逼真。当你站在龙口或登上龙头之顶,只见龙眼之中常有无根之水,堪称奇观,使游人大为迷惑不解,大开眼界。

  第五景为“莲花并蒂”。位于双龙戏二珠西北百余米处的山间小涧之中。莲花并蒂也是一块巨石,东西有一罅隙,一分为二,一人可从中间穿过。当你站在罅间,举首仰望,蓝天形如一条监色飘带,这块巨石“造型”好似一朵盛开的并蒂莲花,因而文物工作者命名为“莲花并蒂”。据当地传说,这块巨石是清圣祖康熙皇帝西征噶尔丹凯旋回军路过归化城(现今呼和浩特市),到此打猎,试剑时一剑劈为两

  半,因此得名“试剑石”。也有的人说,石下有二层,好象是一个塔被埋了一半,故名“塔儿石”。有的游客也称之为“鸳鸯石”。

  第六景为“百米古洞”。其东口在并蒂莲花附近。东西布向,古洞曲屈婉蜒,幽深莫测。古洞现虽有淤塞,但洞口尚存,西口被一巨石堵塞,游人不得从中而过。此洞的形成据传是在清代人们为取燧石(通称打火石)而人工开掘成的,似为一“窑”,因很大而得村名为“大窑村”。

  第七景为“登临远眺”,当你从古洞继续西行,便是兔儿山的兔背了。从这里登临高点,极目远眺,则青山如嶂,河水蜿蜒,层层梯田,黄绿相间。

  第八景算是“遗迹斑斑”了。在无字天书下有猿人烧火的灰烬遗迹,古人吃过的肿骨鹿和普氏羚羊残骨化石,人工打成的大量的石器和半成品石器,其中以龟背形刮削器最富有特色,反映了一定的地方性。还有石渣等等遗迹到处可见。考古工作者仔细编号立案,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已编到五十号,晚期的已编到三百多号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久黑必白)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