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场“鸟巢”
结构更牢固安全,大量新能源与再生能源的示范项目,用技术创新服务以人为本的人文奥运理念,科学技术在北京奥运场馆的建设中已结出累累硕果。
7月11日上午,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举行“科技奥运: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中的自主创新”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杨伟光、北京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总工程师丁建明就科技奥运的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奥运场馆钢结构多项技术国际领先 结构问题、安全问题和绿色环保问题是奥运场馆建设当中人们关注的三大问题。
杨伟光介绍说,在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等奥运场馆的建设中都采取了钢结构设计,总计场馆建设用钢近15万吨。
杨伟光说,在结构方面,由于场馆的造型设计复杂,使得建筑结构复杂,建设跨度大,这些因素在工程建筑当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钢结构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安全问题,因为钢会变形,变形会导致安全隐患。为了保障场馆在今后能够安全使用,有关方面制定和形成了一整套从建设到使用,以及应对未来突发事件的全部监测技术,并已全面落实。
“我们这些运动场馆都是地震震不垮,雷电击不毁的。” 杨伟光向大家保证说。
丁建明介绍说,在钢结构技术方面,我国有5个方面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15个以上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场馆建设大量使用新能源、新材料 杨伟光介绍说,奥运场馆建设大量使用了绿色环保节能技术,大量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新材料使用方面更加重视节能和环保。
丁建明介绍说,在新型能源以及能源节约方面,做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示范项目,如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和各种形式的热泵技术等。“奥运村赛时所有运动员和官员的生活热水,都由太阳能热水系统提供”,丁建明说,“针对于北京严重缺水的城市状况,在奥运工程建设过程中还大量因地制宜地采用了雨水综合利用技术。”
规划设计中贯穿人文关怀的理念 杨伟光介绍说,在整个工程建设当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规划设计中贯穿人文关怀的理念,建设当中严格执行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国家标准和北京地方标准,在符合运动项目的总体要求下,还要同时兼顾运动员乃至观众观赏的舒适性。(记者廖文根)
(责任编辑: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