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于国鹏 报道
本报北京7月13日讯 “世界在你心里,你在世界眼里……”随着“中国故事”主题歌《中国看见》今天下午首次在奥林匹克中心区唱响,由北京奥组委、文化部联合主办的“中国故事”奥运会文化展示活动,也揭开了神秘面纱。
各地利用设在奥林匹克公园内的一座座“祥云小屋”,将在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展示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神奇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
在山东的“祥云小屋”里,主要摆放着一组组不同系列的风筝,这正是山东选择的故事主题——“风筝故事”。
各式各样的风筝,很多造型平时难得一见。风筝通过硬翅、软翅、板式、串式、立体等归类后,分成“神话传说”、“老鼠嫁女”、“吉祥如意”、“八卦”、“国粹脸谱”、“五彩缤纷”、“百子乘龙”等多个系列展示。
来自潍坊的郭洪利,在小屋里现场展示扎制风筝的工艺。他介绍说,小屋里展示的这些风筝,很多是当地风筝制作高手的作品,“前前后后花了好几个月时间才做好。因为每个人都想拿出自己的最高水平来。”
风筝,是一个讲不完的中国故事。但对山东来说,要以“中国故事”这样一个主题开讲,内容实在太丰富了。我国公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就有27项,稳居全国首位。比如杨家埠木板年画、高密的扑灰年画,以及民间剪纸,泥人布艺等,都独具特色。这些,在山东的“祥云小屋”内也都可以看到一些精美的代表作。
一间小屋空间毕竟有限。想了解更多的山东文化,还可以通过小屋里的一个电子触摸屏去浏览。这里面内容分成齐鲁民俗文化、齐鲁名人、齐鲁文化、山东名胜等栏目,中英文对照,一路读下来,对齐鲁民族民间文化的轮廓就会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走过一间间“祥云小屋”,所见所感,可用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来形容。
北京作为东道主,在小屋中力求以点带面,描绘“皇城文化”;西藏的“祥云小屋”里,一座布达拉宫的木制模型引人注目;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羌族文化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四川的“祥云小屋”从“太阳神鸟”的不死精神切入,关注中国各个层面正在发动的抢救羌族文化行动……
举办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盛事,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同胞们也都积极参与了其中,通过各自的“祥云小屋”,展现奥运情怀。
(责任编辑: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