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搜狐奥运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新闻 > 各界奥运新闻

广播体操:承载半个世纪的全民健身记忆(组图)

朱德在香山做广播体操。
朱德在香山做广播体操。

  推陈出新不间断

  第一套广播体操的推广一直持续了两年半。但到了1954年夏天,新的情况出现了。

  据当时《人民日报》的报道,出操人数开始呈现下降趋势。重庆市人民政府有7个单位,一个月前还有百分之八十的工作人员坚持做操,最近却下降到了百分之二十。北京、天津等地也有类似现象出现。除了继续督促之外,有关方面也认为,通过两年半的推广,许多人坚持做操,体质已经明显增强。

第一套广播体操的各小节运动的运动量已经不能适应这些人锻炼的需要,热情自然会减退。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第一套广播体操也的确过于简单:一节操基本上只有一个动作,第一节下肢运动就是原地踏步走,最难的第八节跳跃运动,也只是跳起来双手在头上击掌一次而已。这样的动作很容易掌握,但是也很快就会让人失去新鲜感。而且整套操都是以大关节运动为主,把胳膊伸展开,把腰扭过去,把腿抬起来,动作也就结束了,缺少对手腕、肩肘、脚踝等小关节的锻炼。对于整天伏案工作的机关工作人员来说,活动活动颈部,转动一下腕关节、指关节可能更有效果。

  于是,从1954年3月开始,已经成立的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和文化教育委员会约请了卫生部、教育部、总政治部、总工会等一批工作人员开始着手第二套广播体操的编制。

  新的广播体操的动作编排,刘以珍并没有参与,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创作实力更为雄厚的编操小组。只不过,参加编操的人多了,主意也多了,他们之间的协调工作也比以前复杂了。

  据北京体育大学老师刘西玉的回忆,编操小组的工作方式是典型的“民主集中”:大家先分头回去自己编一套动作,然后再集中起来讨论,哪个动作好就用哪个,最后整合成一套体操动作。

  由于当事人多已过世,所以第二套广播体操的编制细节我们无从得知。但是从当时的动作图解上,我们可以看出,第二套操的运动量比第一套大一些,并适量增加了下肢的运动量,动作难度也有所增加。“呼吸运动”和“整理运动”被取消了,原因是大家觉得每节动作的操练中,都必然要进行呼吸。

  1954年7月份,第二套广播体操正式公布了。此后,每隔三四年推出一套新的广播体操就作为一种规定固定下来。

  1957年,第三套广播体操正式公布,《人民日报》特意刊发了消息“第三套广播体操公布了”。文章的记载颇为有趣:“中共中央高级党校90%以上的学员坚持做广播体操,并且由原来的每天两次改为每天三次,据今年上学期220名学员填表调查,有67人体重增加,少则一公斤,多则六公斤,13个胖子的体重则有所减轻;29人反映食欲增加;41人反映睡眠良好或好转。”

  50年代来访的苏联诗人吉洪诺夫在一首诗中写道:“……当北京人出来做广播体操,把最后一个梦魇赶出睡乡,城里整齐的小巷大街,一下子变成了运动场。”

  中学老师自创动作

  在推广广播体操的过程中,体总一方面帮助各地方培养了大量的领操员,同时,各种广播体操评比检查也起到了有力的督促作用。但是能够激发做操者主动性的,还是要靠不断提高动作设计水平。

  前三套广播体操的原则以简单好学为主,到第四套时候便开始趋于成熟。除了运动量在前三套基础上继续增加之外,动作也开始强调新颖和优美。

  曾经参加第四套广播体操创编工作的陆恩淳想起了当年编操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他们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还采纳了一套来自东北的中学体育老师王辉泽创造的动作。

  在陆恩淳老先生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王辉泽。提起编操的故事,老人哈哈大笑,神秘地说:“我当时不是编操小组的,是国家体操队的。”当时王辉泽正随国家体操队在体育大学训练,体大的毛学信老师正在领人编广播体操呢,编得差不多了,近水楼台,先请国家体操队提提意见吧!中学老师出身的王辉泽看了整套动作以后,觉得不解渴。

  “当了这么多年体育老师我知道,学生不喜欢简单的动作,喜欢变变花样。”王辉泽琢磨了一下说:“大家看看我这套动作行不行?”说着,就给编操的老师们做了自创的一套动作。

  陆恩淳说:“当时大家一看,都觉得怪怪的!”

  根据王辉泽的回忆,记者在第四套广播体操第二节“四肢运动”中发现了相似的动作:“左臂斜前上举,右臂斜后下举”是创新点所在。因为这个动作打破了“横平竖直”的惯例,才让大家觉得新奇。在鼓励创新的指导思想下,这个动作被采纳了。毛学信老师在撰写创编经验的文章中,特意提到了这件事。“中学老师们最爱提这样的建议。他们整天跟学生打交道,了解学生的心理。动作编的难一点儿,新颖一点儿,学生们就爱做,热情持续的时间就长。”

  第四套广播体操于1963年4月15日正式公布。

  即使是到了“文革”期间,广播体操也没有停止创编。而且因为受到样板戏的影响,第五套广播体操把“精益求精”当作最高指导原则。

  吴树德老人当年是国家体操队的教练,也是第五套广播体操编操组的成员。体操动作初步确定之后,他专门负责到怀柔、顺义农村进行试推广,听取群众意见,再做调整。

  “我们骑着自行车带着铺盖卷,一大早上就上路了,下午才到村里。”农民们一般冬天农闲时才有时间学操,他们也是冬天去。北京冬天的晚上非常寒冷,冻得这些北京的专家们瑟瑟发抖。

  “文革”期间的政治局势自然也影响到了广播体操,有的地方强迫农民早上做操,否则就要扣工分;有的为了搞大型广播操,还采取了半脱产、记工分的方法进行强化训练,适得其反,严重伤害了人民参加广播体操的积极性。

  第五套广播体操也是编编停停,从1969年开始,一直持续了两年多时间。直到1971年。这一年的7月,全国体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周恩来总理在会上做了专门发言,充分肯定了“文革”前17年的体育工作的成绩,体育事业有了复苏的转机。1971年9月1日,第五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

  这一次,北京厂桥小学有一名小学生,因为做广播体操姿态标准优美,所以被选为全校的领操员,还上了当时相当稀罕的新闻纪录片。正是这次露脸,让什刹海体校的老师发现了这个很有运动天赋的孩子,他被选拔进了什刹海体校,专门练习武术。

  这个孩子名字叫李连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老满)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