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23日电(记者易凌 娄琛 张淼淼)专家称,随着北京空气质量的不断改善,奥运期间,不会因为北京空气质量损害运动员身体健康或者影响他们水平的发挥,运动员应对北京空气质量有信心。
中国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专家马云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始就服务于中国奥运军团,她告诉记者,根据对在京长期训练中国运动员的健康监控表明,以现在北京的空气质量状况,是不会仅仅因为空气元素这一项就引发运动员的疾病,影响他们的成绩。
马云说:“引发像哮喘这样的呼吸道疾病的因素很多,空气状况只是其中一项。与一些国家相比,北京空气质量的确有差距,但其改善是能明显感受得到的,而且田径比赛几乎都在晚上,温度、湿度都降下来了,污染物更利于扩散,外国运动员可以来放心比赛。”
这位心血管病专家介绍,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浓度如果较高,对人的呼吸、免疫和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尤其对于耐力项目运动员和游泳运动员影响较大。
“这些项目肺通气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比较高,若持续受到污染空气的刺激,会诱发呼吸道症状,加重炎症,”她说,“但是这都是在空气质量不佳的前提下。”
马云也建议,运动员应避免待在人多的地方,坚持多蔬菜、多水果的简单饮食,同时提高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认识,了解预防手段,积极预防和治疗气道炎症。
北京空气质量对运动员的影响一直是海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早在今年三月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就公布了对北京空气质量进行的相关分析和评估结果,认为北京8月份的空气质量良好,不会对奥运会参赛运动员的健康造成损害。
该委员会同时在一项声明中说,去年8月在京举行的奥运测试赛中,没有一个参赛队的队医报告与空气质量有关的运动员健康问题,而在2006年8月北京举行的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上,也没有出现任何与空气质量有关的问题。
北京申奥时承诺,奥运期间大气中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四项主要污染物要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目前除可吸入颗粒物外,另外三项每日检测已实现全年达标。
奥运空气质量保障研究课题组专家、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彤说,按国家达标标准,可吸入颗粒物的年日均浓度应该达到100微克每立方米,从1998年到现在,北京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浓度下降了17.8%,目前在130微克立方米左右。
为持续降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北京采取了关停重污染企业,停驶高污染黄标车以及实行车辆单双号限行等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朱彤说:“车辆限行前,从7月下半月起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均值已达标,20日限行后,颗粒物的排放预计将减少一半左右,达标可能大大增加,因此运动员不必担心空气质量影响健康和发挥的问题。”
但朱彤也说,北京八月可能出现闷热天气,在这样的天气状况下比赛,即使没有空气污染,运动员也会感觉不舒服,有污染物聚集的话可能对运动员的发挥产生影响。针对这种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可能影响空气质量达标的情况,北京已制定紧急控制措施,会化解污染物超标风险。
(责任编辑:胡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