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搜狐奥运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新闻 > 各界奥运新闻

记者探秘"福娃"盘中戏 中华绝活献北京奥运(图)

  7月25日,北京“鬃人”制作绝技的唯一传人白大成先生向前来参观的中外媒体记者讲述以福娃为造型“鬃人”的制作过程。新华网文涛摄

  7月25日,白大成先生在表演“盘中戏”,盘中的“鬃人”造型是本届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新华网 文涛 摄

  新华网北京7月25日电(记者文涛)五个奥运"福娃"的足底部被粘上一圈鬃毛,将其置于铜盘中,随着北京什刹海东官房胡同一号"家庭艺术馆"老艺人白大成在铜盘边缘有节奏的击打,形态各异的"鬃人"福娃们开始欢快的舞动……。

  25日,在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的组织下,20余名中外媒体记者目睹了这一北京独有的"鬃人"民间艺术表演。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鬃人"表演是老北京民间工艺中的一项绝活,出现于清代末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是受京剧及皮影戏的影响而产生的。

  因"鬃人"的制作是用胶泥做头和底座,用秫秸杆做身架,外绷彩纸(或色绸)外衣,并加少许棉花,然后依据人物故事勾画脸谱,描绘服饰,底座粘一圈约二三厘米长的猪鬃,故名"鬃人"。将其置于铜盘中,轻轻敲打铜盘,靠猪鬃的弹力,盘中人物便会有规律的开始变动,犹如京剧舞台上的种种表演场面,活灵活现,因此,老北京人称"鬃人"表演为"盘中戏"。

  老北京人也称"鬃人"为铜盘人,"鬃人"的首创是老艺人王春佩。当时王春佩只在白塔寺、隆福寺、护国寺摆摊出售"鬃人"。1915年,北京"鬃人"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银质奖,从此名声大噪。此后王春佩将这一手艺传给他的儿子王汉卿。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一民间艺术几乎失传。1959年,白大成开始拜在王汉卿门下学习制作"鬃人"的手艺。如今,白大成成为北京"鬃人"制作绝技的唯一传人。

  白大成告诉中外记者,在"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为主题的今天,除了"雅"文化、精英文化外,具有鲜明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民间文化遗产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关注,如今,什刹海东官房胡同一号"家庭艺术馆"小院的院门不断被叩响,作为这里的主人我越来越多的看到"鬃人"表演这一中国民间艺术正走出敞开的国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也正在不断走向民间,走向大众。

  白大成介绍说,他是北京"鬃人"制作手艺的唯一继承人,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并喜爱中国的民间艺术,让更多的国人了解自己民族的艺术与文化,把这门绝技传承和发扬是他责无旁贷的义务。他的儿子白霖已经开始在学习制作"鬃人"技艺,现在已经略有小成。

(责任编辑:张建伟)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