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搜狐奥运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奥运新闻 > 各界奥运新闻

奥运报道首现视障记者 成立工作室用耳报道奥运

  奥运新闻报道队伍 首次出现视障记者

  去年9月6日,为庆祝北京残奥会倒计时一周年,在中华世纪坛明天举行大型庆典晚会,有来自境内外的诸多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全面报道。然而出现了三位中国残疾记者的身影,其中就有一位全盲记者青风,他是从按摩师转行为广播制作者,服务于广大盲人听众。

三个有故事的人均来自北京1+1声音工作室,也是李宁工作同事。他们作为残疾记者身份出现在奥运媒体报道工作中,是中国残疾人融入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中国残疾人事业长足发展的见证。另外两位分别是解岩和傅高山,傅高山也是低视力。

  “残疾人自己报导自己的盛事,不管对残奥会本身、还是对残疾人自身,都是一件具有深刻意义与深远影响的事。”1+1声音工作室的主任解岩说,他们与其他媒体一道投入对奥运会的报道中,在国内尚属首次。而目前在国内,由盲人作为节目制作人还是第一次。作为全国首个从采访、编制到播出全部由视障者完成的广播节目制作团队,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他们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也得到了社会和专业人士的广泛支持,中国传媒大学的老师和电台主持人作为志愿者给予了我们专业的指导,制作的广播节目已与全国部分省市的电台合作播出。”解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工作室近期的工作重点就是报道北京奥运会,为此大家已经多次开会协商,想选题、列提纲,制作了一份比较完善的报道计划。前一段时间已经制作了几期节目,介绍奥运会五环的由来、北京的无障碍设施等。“北京举办奥运会对我们这些残障人士也是一个机会,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向世界展示我们的风采和能力。”她说。

  视障人声音工作室 他们用耳报道奥运

  在去年的“好运北京”门球比赛现场,李宁和她的同事们又一次去了现场采访报道,这次更加激起了她的新闻热情,她现在能达到一听声音就知道场上局势。“现在的媒体竞争比较激烈,必须自成一家才能立足,而目前针对残障人的节目非常少,现有的节目大都离不开身残志坚这样的励志故事。因此,我们决定把残障作为节目的切入点,为残障人量身定做一些优质的节目,这也是1+1的价值所在。”李宁说,现在工作室有专业的录音、调音设备,还有一个改造的录音室。制作每档节目,工作室的成员需要每天从网络获取大量信息。“我们在电脑上安装了语音软件,屏幕上出现什么,就会被读出来,还有专门按照盲文设计的输入软件。这些工具帮助我们能和视力健全人一样上网查资料。现在也出现了盲人手机,就是在手机上安装语音提示软件和盲文输入法,不仅可以打电话,收短信,还能发短信。”她熟练地给记者演示了上网的过程。

  “这个赛事对我们来说特别合适,在某些方面我们比起健全人更有发言权,因为我们更加了解残障人,了解残奥会,这是我们的专业,这就像一个运动员退役之后去当评论员一样。”据解岩介绍,在刚刚创办这个工作室的时候,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在调整节目内容之后,他们很快就获得了英国威斯特基金会的资助和专业培训。基金会中国区的项目总监,英国人郝曦StephenHallett?也是一个盲人,曾经在BBC主持过一个叫“挑战残疾”的节目。他向年轻的李宁等人介绍自己的经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英国社会也并不接受残障记者,也是经过这些年社会的发展和残障人自己的努力才获得了大众的认可。现在BBC就有专门的残障事务记者,由残障人士担任。而且科技可以跨越障碍,如今,通过语音读屏软件和快捷键,盲人可以上网获取信息、在线交流、编辑节目等等,同样可以做很多事情。”

  工作室取名“1+1” 寓意歌德巴赫猜想

  2005年3月份,这个声音工作室成立。“1+1的答案是无穷的,可能大于2,那是因为合作,也可能等于1,那是因为融合,还可能是1+1+1,那是因为延续和传递。只要不固执地认为1+1=2就好,就像我们也不希望大家把残障人看成一个固定的概念。”1+1声音工作的另一个创办人傅高山这么理解,去年的特奥会开幕式上,当其他媒体都把目光集中在绚丽的焰火和壮观的表演上时,全盲的青风则注意到全场还有7万多个哨子,7万多种不同的声音构成了另一种和谐,于是他就通过电台让收音机前的观众都真切地“听” 到了现场恢弘的气氛。现在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制作广播节目,提供给全国各大电台。每个人都具备了采、编、播各个环节的基本能力,只是在这样一个团队里,他们更强调分工与合作。

  这一年多来,李宁和他的同事们频频以盲人记者的身份出现在残奥会倒计时一周年、上海特奥会等大型活动上,他们的职业精神和专业技能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认可。“去年4月领导联系到包头的一家电台,对方将信将疑地给了他们7分钟,但要求中间的串词全部都由电台的主持人来说。数月之后,那家电台已充分信赖他们长期的制作能力了,彻底放手让他们独立完成,时间也一再地延长,10分钟,20分钟……”李宁说,现在和他们合作的电台已经有十余家了,有的甚至还给了他们长达50分钟的日播时段。除了最初的录播节目,他们还被邀请做一些大型活动的现场直播。仅上海特奥会,她们便实时传送了150分钟的节目。

(责任编辑:张建伟)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