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是帆船的动力。风的预报准确与否,对保障奥运会帆船比赛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奥帆赛开幕式将于8月9日在山东青岛举行,这里将产生11块金牌,随后残奥帆赛也将在青岛举行。气象部门是否已经具备了精细预报、“捕风捉影”的能力?最近,记者专程赴青岛一探究竟。
在弱风条件下抓住有风时段
青岛市气象局局长王晓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奥帆赛可以说是‘靠天吃饭’,与气象关系最密切。”
帆船运动,“风是动力,水是路”,对风力、风向、能见度等气象条件要求比较高。一般要求风力持续达到3米/秒以上,而当风力大于20米/秒时,考虑到安全因素需要停赛;一轮比赛内,若风向摆动大于50度,从比赛公平的角度考虑,当放弃该轮比赛。“8月份是青岛全年风力最小的月份。”王晓云说,“怎样在弱风条件下抓住有风的时段,是青岛奥帆赛气象服务的特点,也是难点。”
如果缺乏海上气象观测资料,精细化预报是非常困难的。“以前,海上气象探测几乎是空白。没有气象资料,预报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青岛市气象局副局长杨育强说。
通过近几年的周密筹备,青岛建成了奥帆赛场立体综合观测体系,包括海岛岸基气象站5套、海上浮标站5套、气象观测船1艘、梯度风观测塔、新一代天气雷达、移动天气雷达、风廓线仪、GPS水汽探测网、雷电观测网等,探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积累了一定的气象观测数据。
青岛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李庆宝从事气象工作已有36年,如此丰富的观测资料使他兴奋不已。“比如,气象部门布设的海上浮标站,可以探测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能见度、水温、流速、流向等9个要素,每10分钟就向青岛市气象台传回一次气象水文实时观测数据。”李庆宝说,“这就相当于我们的千里眼,在精细化预报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精细化预报能力显著提高
在青岛市气象局采访,记者经常能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援”。中国气象局组织来自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北京市气象局、上海市气象局、山东省气象局以及安徽省气象局等单位的10名专家,组成奥帆赛气象服务团队,涵盖了天气预报、信息保障、设备保障以及数值预报模式等方面的专家。他们6月份就来到青岛工作,是提高天气预报“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力量。
上海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邵铃玲正在电脑前忙碌。作为“外援团”成员,她从2006年开始连续三年来到青岛,见证了青岛气象服务水平的发展变化。“原来预报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现在变化太大了。各种监测、预报信息非常丰富,在青岛市气象局综合显示平台上都可以看到,鼠标一点就出来了,用起来得心应手。”
此外,青岛市气象局引进开发赛区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利用高性能计算机高速运算并输出结果,再根据青岛的气候特点引入海陆风的日变化等进行订正,为赛场提供逐时风速、风向等预报,精细化预报能力显著提高。
“悉尼奥运会数值预报产品的分辨率是1公里,我们那时的分辨率只有30到60公里,咬咬牙做到5公里。能不能达到悉尼的水平?当时心里直打鼓。”杨育强说,“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数值预报模式的分辨率大幅度提高,去年是1.67公里,今年提高到了500米。”
浒苔处置气象服务成“加考”
据统计,在2006年8月和2007年8月的两次青岛国际帆船赛期间,浮标站逐时平均风速预报绝对偏差为1.54米/秒和1.4米/秒、平均风向预报绝对偏差分别为40度和32度。“这两次国际帆船赛比赛完成率比较高,分别为92%和78%。”王晓云认为,“这说明青岛8月份的风力状况完全能够满足帆船比赛的需要,也说明我们在弱风条件下抓住有风时段的能力增强了。”
在前不久的浒苔处置气象服务工作中,青岛市气象局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奥运气象科技成果,提供了及时、主动、有针对性的预报服务。对此,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奥运大考前的这次临时“加考”中,青岛市的气象工作者得到了高分。
几天之后,真正的考验即将到来。“近两年的3次实战考验和这次‘加考’,说明我们的气象服务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科技水平、预报水平、服务技巧都有提高。”山东省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吴炜对记者说,“我们有信心在奥帆赛期间提供‘有特色、高水平’的气象服务。”
·段暄 |女足首战瑞典以巧求胜 |
·张斌 |北京教练锻造的美国传奇 |
·徐江 |揭秘国奥名单调整内幕 |
·冉雄飞 |女足开场秀不谈复仇 |
·棋哥 |朝鲜美女团强要奥运票 |
策划|中国奥运金牌奖励大涨33倍 北京奥运未雨绸缪预防裸奔 |
策划|奥运会为何热销安全套? 中国股市会迎来奥运行情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