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来自全国26个省市55家博物馆的169件(组)镇馆之宝借奥运契机齐聚首博,为观众提供了一场感受中华文明的饕餮大餐。图为观众在欣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的彩绘石雕散乐图。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今夏的北京,滚烫的风里恣意流淌着奥林匹克的浓烈味道。悠然而过的城市观光公交专线,让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乘坐旅游大巴尽览北京千年古都风貌的同时,也细细体味到人文奥运散发出的迷人魅力。
仅仅一年多不见,曾经充斥着电子喇叭狂喊“清仓甩卖”廉价声音的前门大街,经过一番精心的保护性修缮,在古都与奥运相约之年,再现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历史风貌。前门大街北起前门月亮湾,南至珠市口,全长840米,北京的悠久历史和民俗风情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烙印。青白石板铺就的步行街、“当当车”、中和戏院……载着很多“老北京”儿时记忆的那个前门仿佛又回来了。奥运会期间,这里也将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北京历史风情的最直观窗口。
前门大街的保护和修缮是北京推进古都风貌保护、践行“人文奥运”理念的一个镜头。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今天向记者介绍说,从2000年开始,北京市政府每年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和历史上相比,相当于1990年以前110年投入的总和。几年来,北京共对139处文物古迹进行了保护和修缮。
最能代表老北京风情的胡同和四合院,也纳入了整体保护和修缮的视野。从去年开始,北京投入10亿元,修缮了44条胡同和1474个院落,恢复古城风貌的同时,也改善了“老北京”的居住品质。如今,变化的是修缮一新的胡同,是多了灌木花丛的掩映,不变的是青砖灰墙之下,拎着鸟笼,和老街坊在棋盘上杀上一局的老北京生活图景。
充满现代元素的奥运场馆和古都风貌的融合,正在构成新北京的笑脸。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告诉中外记者,奥运场馆的选址避让了文物古迹集中的旧城区,主要分布在北京中轴线的北侧。根据最初的设计,“水立方”和“鸟巢”是在一条线上,但为原地完整地保护文物建筑,“水立方”的建设位置向北移动了100余米。文物部门还先后对18处奥运场馆及配套工程进行了考古勘探调查和发掘,出土了可整理复原的文物1500余件。
今夏,千年古都与现代奥运就这样美丽邂逅。交织着历史风貌和现代魅力的古都北京,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不仅感受人文奥运的风采,更能感受到奥林匹克风给它带来的神奇和变化……(本报北京7月29日电)
(责任编辑:陈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