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lenovo搜狐奥运
搜狐奥运-搜狐网站
奥运频道-2008北京奥运会 > 中国军团 > 田径专题 > 飞人刘翔 > 刘翔动态

奥运期间郎朗将客串记者 采访刘翔要让飞人爆料

  采访时间:

  2008年8月3日采访地点:

  北京凯富国际公寓

  沈阳走出的“钢琴王子”郎朗将在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担任表演嘉宾。整个奥运期间,他都将驻扎在北京,参加各种跟奥运相关的宣传和表演工作,参与奥运节目录制。

  昨日,本报记者面对面采访了这位沈阳老乡,地道的沈阳口音让距离感瞬间消失。同舞台上的激情燃烧一样,台下的郎朗也有着东北人的热情豪爽,他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对奥运的热爱、同体育的不解之缘,说自己在奥运期间担任的种种工作,边说边手舞足蹈。

  奥运缘分想一边举火炬一边做弹琴动作

  在郎朗心目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具知名度的中国钢琴家之一,郎朗不遗余力地为北京奥运会摇旗呐喊:进行奥运主题巡演;受邀拍摄众多奥运节目录制,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历时2年拍摄的专题片 《郎朗的歌——— 献给2008》,已经被指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宣传片,8月底即将在全国公映,为了这部片子,他也花了2年时间,走遍祖国名山大川、名胜古迹。

  辽沈晚报:《郎朗的歌——— 献给2008》需要演技吗?

  郎朗:不需要,主要描述我的成长历程。成长中各种影像片断的一个堆积,中间穿插访谈,需要我在镜头前做的就是——— 在各个名胜古迹处表演弹钢琴。一共9个景点,18首曲子,景点有天坛长城、壶口瀑布……不过老累了,为了拍到清晨第一缕阳光,我这个从来不能起早的人,必须不到凌晨4点就起床,但拍出来的画面真是很震撼呀。

  辽沈晚报:听说你在奥运期间还要客串记者?

  郎朗:对,参加奥运频道的节目录制。我还要去采访刘翔和菲尔普斯呢。刘翔的比赛是我最关注的,我还要去采访他,不过他能给我多长时间还不知道呢。

  辽沈晚报:想好问什么问题了吗?

  郎朗:还没太想好,除了谈感受之外,还要看当天的具体情况吧。其实我正在想呢?怎么问才能让他爆点料出来,哈哈……

  辽沈晚报:6号就要传递火炬了,有没有设计造型?

  郎朗:没想好呢,我干脆一边举着火炬跑一边做弹钢琴的动作算了。其实不需要刻意设计,我来了、我参与,我就满足了。

  辽沈晚报:奥运会给你自己带来了什么变化?

  郎朗:很多方面,应该说奥运会给我的帮助很大。我有更多机会面向全世界介绍中国文化。为了能更好地解答大家的问题,我也有意地去了解、学习一些知识。以前小的时候都忙着练琴,现在我会去学习戏剧戏曲、历史等知识。前段时间去做德国一家电视台的节目,介绍天坛、故宫等北京的名胜古迹,我只是小时候去过,让我细说还真说不出来,所以特地请了专家给我补课,真是又学到很多知识。

  体育缘分看到姚明就觉得自豪

  高高大大的郎朗,一副运动员身板儿,但因为小时候要练琴,没有时间经常做运动,所以对运动不太精通。不过这不妨碍郎朗对体育的狂热喜爱,因为工作关系,他也同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年德国世界杯,就是因为“足球皇帝”贝肯鲍尔的力邀,郎朗担任世界杯开幕式的表演嘉宾。

  辽沈晚报:你都喜欢什么运动?

  郎朗:太多了,得慢慢儿捋。我喜欢足球,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喜欢,那时候辽宁队很牛嘛。后来辽宁队成绩下滑我就转移兴趣了,开始看英超、意甲,现在还看。到美国之后开始看NBA,因为乔丹喜欢上篮球。其他的喜欢乒乓球和排球。乒乓球是因为经常看中国队夺冠的比赛,那真是越看越高兴;排球是因为挺崇拜郎平的,我们都姓“郎”,从最初对姓的好奇逐渐到崇拜。还有美式橄榄球,身材高大的运动员,穿着盔甲满场飞,特男人。

  辽沈晚报:北京奥运会上的中国运动员你都比较关注谁?

  郎朗:太多了,姚明、刘翔、张怡宁、郭晶晶……说不过来,反正我比较爱体育,这些高手们都喜欢。

  辽沈晚报:跟他们熟吗?

  郎朗:姚明见过三次。以前没亲眼见到他的时候,觉得他很高,亲眼见过他之后发现,他———实在是真高哇。我妈说,这孩子长得,真给中国人争气,这么高。(他人怎么样?)挺友善的、特谦虚,当时我们俩握手寒暄的时候还说,我们都挺幸运的,因为都从事热门职业。跟张怡宁也比较熟,我在北京的住处跟张怡宁家是邻居,她还对古典音乐挺感兴趣,一见到我就问这问那。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我特别看好她。

  辽沈晚报:你觉得音乐和体育的关联多吗?

  郎朗:当然多了,体育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执著,同样适用于音乐。艺术有的时候也是体力活儿,弹琴时间长了可能胳膊、手指都会受到损伤,你必须发扬体育的那种坚持到底的精神。体育界人士都是从小练出来的,真真正正的实力派。

  关于沈阳天天说东北话 天天吃东北菜

  采访之前,还没走进房间,就远远听见郎朗的大嗓门,满口沈阳味儿特别容易辨认。见到记者,郎朗招手:“家乡媒体呀,你们咋也来了?”

  辽沈晚报:你都出来这么多年了,沈阳口音咋还这么重呢?

  郎朗:乡音难改呗。我有时在正式场合普通话还可以,回家天天跟我爸妈说话,立马就被拐回来了。东北话多有感染力呀,听起来多实诚呀。我现在不光说东北话,我还天天吃东北菜呢,我爸我妈改不了的老习惯,昨天还做“乱炖”了呢,大茄子大土豆一顿吃。

  辽沈晚报:多长时间没回沈阳了?

  郎朗:没时间回家啊,都三年没回去了。

  辽沈晚报:想家不?

  郎朗:咋不想呢,就我爸妈在身边,其他的亲戚都在沈阳。

  本版稿件均由本报特派首席记者王琳娜 记者顾珍妮电自北京

  【记者手记】

  台下的郎朗好似脱口秀主持人

  郎朗倚着大厅里那面灯光效果墙,边整理着自己的造型,边用东北话说:“我昨天吃我妈做的东北菜了……”

  “哪样东北菜?”

  “乱炖!”

  “那是什么?”

  “就是各种菜放在一起炖,什么芸豆、土豆、茄子啥啥啥的,好吃!”

  话音未落,他立刻摆出一个极富内涵的深沉造型,在闪光灯下尽显成熟稳重的气质,就好像刚才的“土豆、茄子”完全不是出自他的口中。

  对于郎朗来说,接受采访完全是一件让他兴奋的事情,相对于手指间流淌的乐音传递出时而直入云端的高亢抑或轻柔如水的温婉而言,他似乎更需要言语的沟通。

  郎朗的手指细长,可以张得很开,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他的手始终处于运动状态,尽管没有做出过多明显的弹奏动作,但从摆弄纸团到手指敲桌面,能看出他是个肢体语言丰富的男孩。

  在近1小时的采访过程中,郎朗俨然一名脱口秀主持人,他以其丰富的肢体语言诠释他对提问的解答,“我还没设计好火炬究竟该怎么传,是不是可以这样?”他又摆出右手高举火炬,左手弹琴的姿态。

  采访结束后,郎朗操着浓重的沈阳口音说:“拜拜!咱们下次沈阳见!”

  郎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郎朗与别人比较手的大小。

  ◆郎朗表情搞怪。

  ◆接受记者采访时,郎朗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诠释他对提问的解答。

(责任编辑:王雅南)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