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北京奥运,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早晨7点半,北京中医药大学大三学生崔祥芬就被一阵闹钟惊醒,她看看窗外,天已大亮,便一骨碌翻下床。不到20分钟梳洗完毕,急匆匆跑到校门口,坐上公交车,直奔东直门地铁站。
今年,对21岁的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姑娘小崔来说不同寻常,她第一次放暑假没有回家;昨天尤为不同寻常,作为一名北京奥运会社会志愿者,这是她第一天上岗。
小崔的工作地点在东直门地铁站一层通道内,简单的一张“志愿者服务台”,旁边竖着一面写着“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地铁社会志愿者为您服务”字样的指示牌。
东直门是三条地铁线的中转站,熙来攘往,格外拥挤。“请问到鸟巢怎么走?”一位背着双肩包的外国游客来到服务台边询问。“您可以乘2号地铁线到北土城站,然后转乘奥运支线”,小崔用流利的英语回答。一上午,这样的情形不知发生了多少遍。
“参加奥运志愿服务是我的一个梦想。”崔祥芬告诉记者,早在高考时,她就填报了北京的院校,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机会亲身体验奥运会的氛围。今年5月,经过报名和选拔,她幸运地成为本学院42名奥运志愿者之一。“虽然暑假不能回家,但我爸妈都特别支持我,在电话里一直叮嘱我珍惜这次机会。”小崔笑着说,奥运会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作为一个云南人能参与其中,她感到非常快乐。
可是,在上岗首日,小崔就遇到了一次“挑战”:一位外地老伯在地铁站里绕得晕头转向,便认为是志愿者指错了路,怒气冲冲地跑回服务台大声斥责。虽然心里很委屈,但小崔仍耐心解释,终于平息了这次纠纷。
一天的工作从早上9点至下午2点,在下班途中,小崔又接到电话,另一位奥运志愿者病了,请她代班。小崔啃了两口面包,又回到服务台。这一天,在拥挤和闷热的地铁站里,她要工作整10个小时。
(春城晚报北京专电 特派记者 谢炜 /文刘普礼/摄)
(责任编辑:laura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