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峰的母亲徐义英,住在县城的陋室西街上,与和州刺史刘禹锡的“陋室”一街之隔。“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作为中国的奥运第一人,许海峰大大提升了皖东小城和县的知名度。
首金情结24年
许海峰跟着父母,15岁才从福建回到和县,住在离县城41公里的沈巷。
徐大妈熬夜观看了开幕式,昨天一大早又坐到电视机前,让外孙女和孙子一起陪她看比赛。“海峰在洛杉矶比赛时,我们乡下只有半导体。二儿子是学外语的,他从国外媒体上了解到新闻,凌晨四点多就来敲房门,说哥可能拿金牌了。我当时不太敢相信,早上六点多大喇叭开始广播,我想是了。”
国人夺金都高兴
两个台同时转播比赛,中央一套是女子10米气步枪,奥运频道是女子48公斤级举重的比赛,到底看哪一个?老太太说:“杜丽来个开门红!”两个孩子没有意见,锁定中央一套。
一枪枪打下去,老太太越来越紧张,“射击比赛最紧张,心脏吃不消,好多射击运动员心脏都不太好。”为了分散注意力,老太太说起了故事,“以前我到北京看海峰的比赛,从来不进体育馆,一进去心就狂跳不止,每次比赛完了,海峰要到门口找我。”杜丽一路落后,眼看金牌没有希望,老太太还是希望有奇迹发生,“看完最后一枪吧,运动员不容易,临场发挥很难讲。”
换过台来,陈燮霞抓举结束遥遥领先,老太太手臂一挥大喊一声“好!这个该拿金牌了吧。不管是射击还是举重,只要看到是中国人拿金牌,开心。”
点火秘密藏心底
从火炬接力开始,老太太就盯着家里那台21英寸的电视,“天天要看啊,我们也有个人在呢。”老太太本来也想去北京,但是许海峰早早就跟她打过了招呼,“算啦,你还是在家看电视吧,也能看到我。”
聊起开幕式上点燃主火炬的是李宁,而不是许海峰,有点惋惜的时候,老人家哈哈大笑,“上次你来采访我没说,其实我早就知道谁点火了,我家海峰本来也是最后一棒点火的候选人之一,但最后选择了李宁。”老人家不无心疼地说,“海峰有180多斤,还有高血压,训练一下就累得够呛,不像李宁,有练体操的基础,身体也好。”
珍惜机会争光荣
徐老太说,奥运会前的一次训练中,儿子对手下运动员发了火,“国家培养你们花了那么多钱,关键时候你们再不拼搏,怎么对得起国家?”
徐老太很理解儿子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对于农村出来的孩子来说,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当年许海峰用下乡补贴的80元钱买了第一支气枪,但是买得起却用不起,几元钱一盒的子弹根本消耗不了多久,而他的月工资只有29.5元,如果不是父亲许银芝节衣缩食供应“弹药”,许海峰可能进不了安徽省队。
“自家买的子弹有大有小,练起来难度很大。后来海峰到省队一练,子弹都整齐划一,打起来很舒服,成绩自然就好了。”
就在几天前,和县还在紧张地抗洪救灾,台风“凤凰”带来连日暴雨,滁河水位暴涨,严重威胁和县上千农户的安危。奥运来临前,天公作美,阳光明媚,险情结束,徐老太深情地说:“希望奥运顺顺利利,中国队多拿金牌,我还等着儿子带着好成绩回和县来看我。”
人物档案
徐义英,72岁,许海峰的母亲。母子二人外貌相近,坚强、内敛和朴实的性格也颇为相近。她是一位典型的中国母亲,跟随曾是新四军老战士的丈夫许银芝走南闯北。后在农村供销社工作,一手把四个孩子拉扯大。老人家始终保持着朴素本色,老伴去世后,她住在和县县城的女儿家中。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