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水立方”可以吃?这是真的! 在北京奥运赛事精彩纷呈的同时,各大餐馆也刮起了奥运风,“嘴上奥运”也摆起了擂台。昨天,记者前往各大饭店饱了眼福,体验了大厨们匠心独具的奥运菜肴。
“鸟巢”、“水立方”惟妙惟肖
说起北京奥运会,“鸟巢”和“水立方”绝对是标志。
而四四方方的水立方是蓝色,几乎没有可食用的材料是这种颜色,酒店经理介绍说,“我们想到用灯光来表现,这道菜的原料其实就是皮冻和鸭舌,我们在透明盘子下面放上带电池的蓝色灯泡。”呵呵,漂亮“水立方”标价也不是很贵,38元一份。
最可爱的是,翻看奥运菜谱,你会觉得这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奥运会”:鸟巢膀丝”、“水立方鸭舌”、“一帆桃哒”、“棒球玉米笋”……几十种菜名都烙上了体育的印记。
据悉,该店早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李婷孙甜甜为中国夺得首枚网球金牌后,他们便开发出一道“网球虾球沙拉”,到今天依然在卖。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一份奥运特别菜谱,其实也是表达他们对北京奥运会的期盼与祝福。“我们店外国朋友来得特别多。在用餐的时候,让他们看到这些有意思的菜,相信能体会到我们北京人民的热情。”
奥运特餐北京风行
把饮食与奥运挂上钩的,自然不止全聚德一家,现如今北京的不少特色餐馆,越来越多的菜跟奥运沾上了边。
继全聚德之后,拥有几十家老字号的北京华天饮食集团也宣布:发动旗下18个餐饮品牌的52位老字号技艺传承人,在各自经典菜的基础上打造奥运新菜品。用丝网皮炸成的“鸟巢”、巧克力制成的“乒乓球”……昨天,记者来到北京著名的美食街,几乎踏进任何一家稍大的餐馆都能品尝到能吃的“鸟巢”,花家怡园的大堂经理介绍,鸟巢做起来其实并不难,他们饭店是做一个鸟巢模具,然后把面粉、牛奶等调稀放到模具里烤干就成,吃起来就像大家平时吃的奶油饼干的味道,当然鸟巢里面的成分各店不一,花家怡园用的是鹿筋、海参、鸽蛋及菜秧,价格自然不菲,88元一份。
看着奥运,品着奥运,“嘴”上一样精彩纷呈。
品种还要继续增多
有了鸟巢、水立方等,一些餐饮店并不满足,他们还在酝酿更多的奥运菜系,花家怡园经理告诉记者,他们还在设计新的奥运菜谱,“你看这道菜是奥运五环,有5个可爱的福娃,还有很多由蔬菜组成的五环等,口味不错的。”不过,这道“奥运五环”标价实在有点高,98元一份。
“想把所有体育项目用菜来展示对于厨师来说并不算难,因为他们都有很好的美术功底。比如雕出一个正在射箭的人物,厨师都能将造型及人物的比例做得很好,但一个问题是他们必须对体育项目有更全面的了解。由于饭店经常会迎来一些运动员,运动员定会点他们从事项目的那道菜品,这就更需要厨师将菜做到完美,为了达到目标,现在他们都需要进一步强化体育知识,用不了多久,这个体育主题菜品就将完整。”经理信心十足地说。
快报北京特派记者 毛丽萍/文
快报特派记者 顾炜/摄
“煎生面棍”是什么?油条!
一场奥运盛会,让老北京越发的大气、国际化十足,就连最传统的地方小吃,也纷纷起上了“洋名”。不过,这“洋名”究竟怎么个起法,倒也值得探究探究。否则,不但自己绞尽脑汁、头痛犯晕,外宾看了没准也会跟着犯糊涂。
“煎生面棍”原来是油条
传统小吃、地方名菜,不但在北京的大饭店、老字号里有“洋名”,在小馆子、小铺子里同样也有。老字号如全聚德的烤鸭,东来顺的涮羊肉,不用去店里,直接在各种版本的地图、旅游手册上就能看到,而且名称也基本一致,烤鸭直译成“Roast Duck”,涮羊肉则意译成“Hot Pot”,从字面上看是“热壶”,好在每个“热壶”旁边都会配一个铜火锅的图案,外宾即便会误解,也不至于错上十万八千里。
而一些传统小吃的翻译可就五花八门了。从后海的荷花市场开始一直走到九门小吃街,爆肚冯、茶汤李、肉夹馍、驴打滚……品种琳琅满目,“洋名”更是眼花缭乱。记者注意到,肉夹馍被翻译成了“Chinese Hamburg(中国汉堡)”,豆汁被翻译成了“Beijing Cola(北京可乐)”,看到这样的翻译,估计中国人会忍俊不禁,老外看了要挠头。
在建国门附近的永和豆浆、小豆面馆等小吃店,同样有专为外宾提供的菜单。有些“洋名”一目了然,有些则同样让人“犯晕”。例如,牛肉粉丝汤译为“Beef Vermicelli Soup(细面条汤)”, 油条译为“Fried Dough Stick(煎生面棍)”,水晶小笼包译为“Crystal xiaolong bun(水晶‘小笼’小圆面包),大王牛肉面译为“Dawang beef noodle”(‘大王’牛肉面条)……这些洋名用的同样是直译加意译,除了油条“煎生面棍”让人费解外,其他因为有“汤(soup)”或“面(noodle)”等后缀,外宾比较易懂。
麻婆豆腐不再是“雀斑女人做的豆腐”
这几年来,北京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不断地对英文菜名进行研讨,很多“离谱”的洋名正在逐步加以规范。例如,记者在一些小吃店看到,原来麻婆豆腐曾被翻译成“满脸雀斑的女人制作的豆腐”,如今被代之以解释性名称“Bean curd in hot sauce(热调味汁制作的豆腐)”;童子鸡原来曾被译成“Chicken without sexuallife(没有性生活的鸡)”,如今被译成“Young chicken”;夫妻肺片原来被译成“man and wife lungslice(夫妻的肺片)”,如今则译为“Pork Lungs in Chili Sauce(调味汁制作的猪肺)”,否则外宾估计会吓得不敢吃……
而一些较难采用解释性翻译的菜名,则坚持了直译的原则,以免弄巧成拙,例如“四喜丸子”,在很多餐厅仍然沿用了“Four Happiness Meatballs(四个欢喜的肉团)”的译法,据说,这个名字既有“悬念”又有谐趣,很多老外都是冲着一股子好奇心来点这道菜的,餐厅也就乐得如此了。
美国留学生弗兰克告诉记者,到中国来以后发现“馄饨”的英文名不下10种,其实,国外唐人街都有馄饨卖,倒不如干脆就用音译“wonton”。反而豆汁译成“北京可乐”,他们倒是非常不理解,“这跟可乐一点也不像”。而在随机采访的老北京人中,也普遍赞同直译、音译为主,这样才能体现出小吃本身所蕴藏的特色文化,例如豆汁就应该有个固定的“洋名”,而不是什么“北京可乐”。
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 发自北京
>>进入奥运赛事信息系统,五大数据产品助您了解实时比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