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鼓门” |
3号院——礼乐重门
3号院——礼乐重门Rites-Music Gates院子东侧是龙形水系下面的地下商业,西侧是地铁奥运支线及部分商业空间,南北两端与前后院子相通,是一个过渡性的空间。在这里有
院子东侧是龙形水系下面的地下商业,西侧是地铁奥运支线及部分商业空间,南北两端与前后院子相通,是一个过渡性的空间。这里有红墙,有红色钢构支起的上百面“响鼓”。鼓面可敲,鼓内藏灯,白天是鼓,晚上是灯,鼓灯结合为奥运搭起喜庆的红门。
这里还有金黄,即在甬路旁立起一排“铜萧”,管上有空,风过可鸣,管下有灯,引导路人。在这里我们还搭建了钟楼,是在钢架上挂满礼乐的钟磐铃,随风摇摆,清音可绕。
此外,窗前还拉起了细索,如琴弦般可以拨动,弦下的发生器便会送出美妙的音符。除此以外,我们还种上青竹,摆上长凳,为客人提供轻松休闲的休息环境,欣赏那随风飘来的东方礼乐。
选择礼乐仪式中“钟”、“磐”、“鼓”、“箫”等组成元素,结合下沉花园中已有的室外扶梯、电梯、楼梯等交通空间,分别形成了“鼓墙”(共放置243面鼓,其中大鼓32面、中鼓30面、小鼓181面)、“钟磐塔”(共悬挂818件青铜响器,其中编钟456件,铜磐196件、风铃166件)、“排箫”(16根)、“琴幕”(16组)等景观空间点,利用地面上分隔铺地的黄铜格栅的局部翻起,形成满足人的“停、站、坐”要求不同尺度的功能性设施,如座椅、桌台等。
在这乐的庭院中穿行,通过人为的敲击和流动的风,钟和着磐鸣、鼓随着箫吟。
4、5号院——穿越瀛洲
4、5号院(Traversing the Fairyland of Yingzhou)以及大屯路人行隧道是南北花园之间的联系空间,4号院的地铁出入口和大屯路交通枢纽,产生大量的人员集散,因此穿越性构成了空间的主题。
这个穿越性的交通空间与绿色休闲空间结合,表现了对瀛洲仙境的向往。
6号院——合院谐趣—四合院
6号院——合院谐趣—四合院( Somehow—courtyard)。四合院是典型的中国北方居住建筑类型,遍及乡村与城市。四合院的初衷便是将历史与文化因素融入我们的建筑创作,使建筑具有特色的同时具有根基和亲和力。
四合院群落的屋顶是老北京城的一大特色。而这片下沉空间比公园场地的标高低出了9米,使展示建筑的第五面成为了一种可能和必要。
7号院——水印长天
7号院——水印长天 Lake Hometown,下沉广场7号院位于下沉花园最北端。为奥运中心区与奥林匹克公园衔接点,在遵循政府领导意见及整体规划的导划下,以中国文化中以意带形的理念,因地制宜的展开规划设计工作。
整体空间规划体现繁荣景象 寓意国泰民安
城门为城邦之间通汇、贸易的主要命脉,城门大开一片繁荣的景象,寓意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四海升平。从另一个角度看,在下沉广场整体现代空间构成的背景下,城门及城门周边的古建筑亦构成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最重大的一件艺术品,更显中国人民平和、包容之气度。
| |
唐代马球雕塑 |
建筑景观之表象——开放的紫禁城 马术雕塑体现唐代纵马戏球的盛景
取自紫禁城宫殿最高级别金銮宝殿的戗背上的仙人走兽与幻化,为十一根立柱的宫墙融为一体。使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开放的紫禁城对八方宾客的欢迎之情,令人拍手叫好。
以马术运动为题材的雕塑,再现了唐明皇、杨贵妃与王室贵族驰骋赛场,纵马戏球的唐代盛景。深得中外游客喜爱的灵动的雕塑,这既暗合中国人民胸怀开阔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更寓意在祖国繁荣昌盛的社会背景下,奥运精神必将被发扬光大。(范帆 文并图)
[上一页] [1] [2] |